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海嘯重災區宮城縣南三陸町一漁鄉,有270名居民在海嘯滅村、對外交通與通訊皆斷絕後,孤處山崗頂一座社區中心整整12天,全憑傳統籌辦廟會的組織能力,男女老幼分組負責搭營、尋找糧水燃料和燒水煮食等,終支撐至周三全體獲救。
推舉領袖 分工找燃料食物
外界一直以為志津川灣南部波伝谷(Hadenya)漁村的村民皆已罹難,但原來鄉民憑防災演習有素,加上多人成功走難到山崗上,喪生者僅20餘人。面對與外界音信隔絕和嚴寒天氣,倖存者自行推舉領袖,重建起分工合作的社區組織架構。領袖之一、43歲的安部宰說﹕「我們知道救援最終會來,但那刻以前,我們必須互助求存。大家都需要有方向感。他們已因一無所有而驚呆了。」
安部承認,初時有少數人拒絕合作,但他們都在獲派任務後變得積極。他首先根據性別、年齡和專長,安排災民分組分工合作。例如女的負責燒水煮食,男的負責找燃料和物資;較年長的學生負責在空地搭營帳;當過護士者則負責臨時醫療站。
受災那天,就有兩組人分頭去沼澤找食水或撿柴燒火。第二日,他們再分組找物資,其中一組發現一輛裝滿糧食的貨車,讓災民得以支撐4天,等到救援直升機發現並提供糧食補給;另一組則找到了燃油。有份找汽油的17歲少年三浦昇平說,他從殘車的油缸裏取得汽油,又在擱淺的漁船裏找到煤油。避難中心內無論是沿走廊排放的一箱箱物資,乃至衛浴間的潄口杯、肥皂,皆安排得井然有序。
村民之後還派人試圖跟附近5個避難中心的災民聯絡,再派3人小組攜帶6個避難中心的倖存災民名單,翻過山頭往5個小時步程外的市中心求救。自衛隊藉着臨時搭建的橋樑,終在周三救出他們。
南三陸町在海嘯中有近1.7萬人失蹤,當地45個避難所僅安置了9369人。
紐約時報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