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四代鈾球燃料 確認較安全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26日 05:59
2011年03月26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紐約時報》昨報道,中國核技術人員密鑼緊鼓,準備在山東榮成石島灣,興建「球牀式高溫氣冷堆」(pebble-bed reactors)第四代核電反應堆。報道引述一些專家稱,這種核技術確可能是較安全的選擇。

自行散熱 遇事故自動停

中國這座核電站會採用幾十萬個彈子球大小、各以石墨保護膜包裹的鈾燃料,取代福島那種重近400磅的傳統巨型鈾燃料棒作發電燃料。這些「鈾球」的石墨保護膜,能調慢核子反應的速度,意味核電站一旦遇上緊急故障要關閉,核子反應活動會自行慢慢停下,不會引致熔化。這種反應堆會使用不具爆炸力的「氦氣」(helium gas)作冷卻,而非依賴冷卻水這一困擾福島核電站的關鍵問題。這種高溫氣冷堆的設計,更具備逐步自行散熱的功能,即毋須冷卻劑。若這種新核電技術證實可行,中國政府準備在未來增建幾十座。

環團:產生更多輻射廢料

美國核能專家科克倫(Thomas B. Cochran)說,這種反應堆確比其他核電站「較少危險」。他說:「整體上,設計是較安全的,當然,大前提是任何核電站的安全,除了講設計,還取決於安全管理文化。」反對一切核電、包括高溫氣冷堆的綠色和平專家斯米托(Heinz Smital)質疑,高溫氣冷堆把鈾燃料包裹在石墨之中,最終無可避免產生更多需要處理的輻射廢料,但他也承認,「球牀式高溫氣冷堆」產生的核廢料,每噸的輻射性確遠比鈾棒廢料的低。

「球牀式高溫氣冷堆」最先是德國於1960年代開始研究,因1986年切爾諾貝爾事故,同年出現了「石墨鈾球」意外堵塞引發泄漏而告吹。中方專家表示,他們已汲取了德國的教訓,在設計反應堆上確保不會出現「堵塞」情况。美國政府也花了很多錢發展這種核電技術,但自三哩島核站意外後,公眾都不願再建新核電反應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