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以袁小姐提供的過往投資經歷,她的取向應是保本至上,最好是零風險。但要在15至20年間要儲夠退休後的所有生活費用,計算過的風險是有需要的。用最簡單的計算方法,每月儲起2萬元,每年複息增長為5%,理論上15年可儲起約536萬元,20年可儲起約825萬元,但單憑投放於定期存款,這個處理方案並不合用。要達到這個目標,袁小姐可選擇︰
1. 參與一個有年期的儲蓄保險計劃,計劃期滿後即可連本帶利得到所需金額,並在保單供款期內可得到一筆不錯的賠償額保障,意外和危疾是否包括在內,則要看保單的內容和結構。
2. 想超越5%的複利增長,可選擇投資相連保險,一般保險平台上的零售基金,如選擇得宜,表現是可以超越9%的。
基金加股票月供 風險大回報高
3. 另一個較進取的安排是把月供儲蓄一分為二,1萬元作基金月供,餘下1萬元作股票月供,這方案風險相對較大但回報亦會較高。
4. 再進取一點,隨作月供儲蓄外,可以把手上現金分開3份,第1份20萬元,存於銀行活期戶口作緊急用途,第2份20萬元,可購入短期人民幣儲蓄保險,享受匯率和定息的雙重升幅,第3份20萬元,可趁現時澳元高企先套現,開立一證券戶口,分別購入50%受惠「十二•五」政策的國企,50%作短線買賣二線實力股和交易所股票基金。惟袁小姐一定要做功課,不可完全倚賴媒體的推介。
5. 在2012年後,袁小姐的居屋按揭完成後,可以增加月供儲蓄的金額。
6. 暫時不用考慮參與年金計劃,現時的計劃皆未符理想。
審視強積金 購買醫療保險
要留意的,是袁小姐並沒有說明是否擁有強積金或公積金,如果有的話,應立即檢討現時持有組合的表現,以作調整。若曾轉過工的話,應把多個個人保留帳戶整合,集中資源並選擇一個收費較合理而同時所管理的強積金基金有較佳回報的信託人,積小可以成多。
袁小姐雖然保守,但可能忽略了最基本的人生保障,她是否有危疾保障和醫療保障?若有任何不幸事件發生,高昂的醫療費用會消粍她多年的積蓄。還有一個可能性袁小姐要考慮的,他日雙親若離去,她可和丈夫搬回居屋作住所,現居可出租增加現金收入或可在理想價位賣出,這可省下維修、差餉和管理費用,所得資金亦可部分用作投資。這加大了袁小姐應付退休後20至30年生活需要的能力,每月1.3萬至1.5萬的退休收入目標(屆時需要另作安排),不難達到,但她在來函中沒有明言她丈夫的需要和情况。
還需了解丈夫財務狀况
至此,筆者只能列出大方向,至於應選擇哪些投資工具、產品和比重,包括保險、基金、強積金、股票、交易所買賣基金、債券和黃金等,在充分了解袁小姐和她丈夫的財務狀况和風險評估後,才能作詳細介紹。
天有不測之風雲,日本近期(3月11日)由9級地震開始,誘發摧毀力強大的海嘯,再延伸至核子發電廠的泄漏輻射危機,是環環相扣,是有關連的。同樣地,專業的理財策劃是包含相互影響的因素,袁小姐要準備好退休後的生活安排,不是三言兩語或簡單地告訴她投資哪隻股票或基金便成。
雋達理財策略分行主管 吳偉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