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身兼G20集團輪任主席的法國總統薩爾科齊,昨呼籲G20訂立時間表,把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儲備貨幣——特別提款權(SDR)組成部分之一。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歡迎,但稱中方「並不着急」。內地專家指出,入圍SDR雖符合人民幣國際化目標,但中國不希望這成為歐美逼人民幣自由兌換的籌碼。
北京防變歐美逼匯改籌碼
薩爾科齊昨出席在中國南京舉行的國際貨幣體系研討會。他說G20必須支持新興市場貨幣「不可避免的國際化進程」,「難道現在不正是時候達成時間表,讓人民幣等新興市場貨幣加入SDR的籃子嗎?」他補充道,擴大SDR籃子,並不意味挑戰歐元與美元的地位。美國財長蓋特納亦稱,美國支持改變SDR構成,但他同時指出,欲加入SDR的國家必須實施具彈性的匯率政策、容許資本自由流動及有獨立運作的央行。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與夏斌均對此提出異議 。李稻葵稱,中國應按自己的步驟決定人民幣是否自由兌換,中國在匯率上調整得太快既可能造成本國經濟不穩定,也不利於全球經濟。夏斌則稱,人民幣自由兌換不應成為入圍SDR討價還價的條件。
IMF在1968年創立SDR,作為美元與黃金以外的國際帳目結算工具,它現時由美元、日圓、英鎊和歐元構成,不用於任何常規交易。金融海嘯後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受到質疑,周小川兩年前倡議創造新的國際儲備貨幣,激發國際金融界對儲備貨幣的爭論,SDR被視為美元潛在替代品之一。
周小川昨表示,人民幣在國際上日漸被接受,遲早有加入SDR的可能,「如果大家都歡迎,早一點進去我們也歡迎」,但中方對此並不着急。
周小川﹕遲早有加入SDR可能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接受本報訪問指出,SDR是IMF、世界銀行用來進行政府間兌換的貨幣計價單位,並非用於商業金融領域,所以並不需要那麼高的可兌換性,與發行貨幣的機構是否獨立於政府也無關聯。他說,中國已具備加入SDR的條件,毋須時間表,薩爾科齊的提議及蓋特納列出的條件均出於政治考慮,而非基於學術或經濟角度,「SDR最重要是要保持成員國貨幣的穩定,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安全性高,應該說,人民幣目前已具備加入SDR的資格和實力」。
路透社分析指出,從李稻葵與夏斌等人行顧問的談話中不難看出,中國不會屈服於外界壓力,在匯改問題上將堅持「自主、漸進、可控」三項原則,從務實角度看,「對中國而言眼下應對通脹顯然比入圍SDR更重要」。中國及亞洲區其他新興經濟體正面對日益增加的通脹壓力。《華爾街日報》昨引述韓國和馬來西亞兩地匯市交易員稱,韓、馬兩國的央行昨日分別入市,抑制本國貨幣升勢,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亦可能入市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