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糅合中西風格的古蹟景賢里,2007年險被夷平,搶修兩年多後回復逾八成舊貌,本周末及復活節假期將首度開放予公眾參觀,2萬張參觀門券已悉數派發完畢。
第二代主人邱氏家族借出家具、地氈,回復當年《京華春夢》風貌。負責復修的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湯國華指出,景賢里原來的瓦頂、水泥地磚幾近全毁,僅餘女浴室較為完好,經兩年多復修,終回復逾八成面貌,是超額完成。
瓦磚幾全毁 回復近八成
湯國華表示,幸好建築外形結構得以保全,部分樓梯欄杆部件及窗鎖等只餘一件原物,只能參照碎片複製,或參考歷史照片、圖紙,單是立體水磨石技術已需內地師傅前後試製3次,才向本地工人傳授。而雖然大部分為新件,但仍能做到「遠看一致,近看有別」,保留整體風格之餘,亦能讓公眾分辨出舊貌。湯國華提醒參觀的市民可欣賞建築的整體佈局、裝修和中西結合原素。
東廳放酸枝 西廳掛吊燈
亮點之一為主樓東西兩廳,東邊放中式酸枝家具,西邊則掛上吊燈、西餐桌,兩者卻不見衝突;內院藏風聚氣,為各房引來山風,仰望主樓猶如一張酸枝椅;一樓陽台上的立體水磨石橫樑亦得以保留,湯國華指立體較罕見,相比廣州中山紀念堂的平面水磨石更為出色。
有74年歷史的景賢里,原名「禧廬」,由廣東商人岑日初興建,1977年易手予「話梅大王」邱子文。2007年被遭大規模拆除,發展局介入宣布列為暫定古蹟,以毗鄰面積相若的土地與業主交換,翌年正式列為法定古蹟,今年6月將作活化計劃招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