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日前下令整頓內地電視劇市場,近年盛行於內地電視劇市場的有時空穿梭元素的「穿越劇」被批「沒有歷史觀」及「傳播迷信思想」。廣電局同時還下令短期內停止翻拍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影視作品。有專家解讀說,這是一個「必要的預警」。
《北京日報》報道,在周五舉行的在昨天舉行的2011年電視導演委員會年會上,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就以穿越時空、古裝神話等大行其道的「穿越劇」表示,「現在的『穿越劇』很難用歷史觀去衡量,整體的思想內涵還沒有提高到『觀』的歷史高度。」他又指出,廣電總局也不提倡胡編亂造神話題材,「有些『穿越劇』除了手法怪誕外,思想價值觀也很有問題。」
狠批欠歷史觀導人迷信
廣電總局上月曾經公示指出,近期個別申報備案的神怪劇和「穿越劇」,隨意編纂神話故事,情節怪異離奇,手法荒誕,甚至渲染封建迷信、宿命論和輪迴轉世,價值取向含混,缺乏積極的思想意義。
對於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和《西遊記》近年的頻繁翻拍,李京盛表示,「我這裏明確告訴大家,短期內『四大名著』不能再拍了」。他表示,雖然此類翻拍有利於普及民族文化,但經典「不能輕易去碰」,還須考慮觀眾需要、導演能力等因素。據報道,近年「四大名著」的翻拍驟然增多,但褒貶不一。
改編外國劇 「盼原創題材佔60%」
1987年版的《紅樓夢》曾被觀眾視為「不可踰越的經典」,2009年新版《紅樓夢》播出後,多個角色的新造型被狠批「雷人」(嚇人)。而由該劇拍攝牽扯出的「紅樓選美」活動中,一批演員還另起爐灶拍攝了《黛玉傳》。今年年初開播的《新水滸傳》則被指不忠於原著,潘金蓮的蕩婦形象甚至被刻劃成是愛情失意的寂寞女人。北大中文系教授、文化評論家張頤武認為,最近這一波翻拍熱引起的巨大爭議,是廣電總局出面干預的原因所在,而這一干預也是對「四大名著」這類投入大、高風險投資的「一種善意的提醒」。
對於被觀眾戲稱為「山寨劇」的原版翻拍外國劇集,李京盛表示,「從原則上講,不提倡簡單地克隆(複製)國外劇,希望原創的現實題材永遠佔據60%以上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