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日來,內地包括食品、日用品多個行業湧起漲價潮。如聯合利華、寶潔、立白、納愛斯四大品牌,不約而同宣示提價。食品巨頭康師傅(0322)也宣布,桶裝速食麵將於4月1日提價。在CPI還沒有公布前,內地觀察家認為,3月份CPI或超5%,如這波漲價潮開閘,物價調控勢必難上加難。
為此,主控物價的國家發改委迅即派工作組約談相關企業,強調不得隨意搭車漲價,更不許串通漲價、哄抬物價。
漲價方案暫緩實施
從3月21日宣布桶裝面漲價方案,到即將實施前夕,康師傅3月31日緊急煞車,宣布擱置加價計劃。聯合利華亦於31日傍晚發表聲明稱,暫緩原定於4月1日執行的價格調整。如此戲劇性的動作,有多少是企業自律,又有多少是官方出面調停起的作用,外人尚難知曉。
但可知的,是上游產品漲價,以及人工成本帶來的壓力,由此產生的利潤下滑,是商家調價的原因。據介紹,近期棕櫚油價格一路攀升,麵粉、調味料和包裝成本在增加,勞動力價格也在不斷上漲,給企業運營帶來難題。
幾大日用化工巨頭也有同樣的說辭:日化行業所用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產品,目前國際油價飈升至每桶100多美元,石化類產品和植物油價格也上漲五、六成,物流成本也在加大。
商家為維持經營和賺取利潤,無可厚非。但大鱷漲價卻有示範作用,非同小可。由康師傅和聯合利華等漲價方案緩行,可知發改委狙擊漲價初戰成功。
物價攻防戰未有盡期
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速食麵市場競爭激烈,國家應放任市場價格調節機制,不便過分干預市場行為。但是,也有人為之叫好,並要追究涉嫌共謀操縱價格責任。
最近相繼發布年報的四大國有銀行稱,流動性溢出效應,將使新興經濟體的資本流入和通脹壓力進一步加大,內地很難獨善其身。
問題還在於,這屬於成本推進與國際輸入疊加的混合型通脹。如人工成本、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趨勢未變,物價高企非一朝一夕可以掉頭向下。
三管齊下 穩物價至關重要
有專家建議,應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但這也是雙刃劍,一者升值過快,將致出口廠商難以生存;二者人民幣升值再快,也趕不上油價漲幅。
應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將發展目標轉向改善民生。但也有人說,這道理好懂,但要從富人或者壟斷企業腰包裏掏錢,轉移到窮人身上,比駱駝穿針眼還難。
因此,內地宏調應把穩物價放在更突出位置。同時,還需要市場、法律和行政手段三管齊下。就像發改委到日化和食品巨頭的攻防戰,不會畢其功於一役,但對升斗小民總算聊勝於無。
馮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