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高盛「世紀烏輪」事件觸發一場小投資者與投行巨人的鬥爭。面對全球最大投資銀行高盛堅稱,窩輪發行商有權修正「手民之誤」,一班日經輪「事主」組成聯盟,與高盛交涉及向港交所(0388)投訴,其中一位何姓投資者說,「好似買樓咁,明明合約寫明買1000呎單位,冇理由話改就改,變成買入一個得10呎的單位」,認為事件嚴重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之聲譽。他透露,聯合起來的10多位投資者索償金額以千萬元計,一定會據理力爭,甚至告上法庭。
據了解,這班高盛輪投資者已在社交網站facebook設立群組,及設立名為「索償高盛Warrant」的網誌,以號召更多事主與高盛抗衡。
其中一名加入事主聯盟的何先生向本報記者表示,日本發生大地震已一段時間,他認為日股跌得「差唔多」,遂問經紀意見,由於市面上僅得高盛及德銀發行日經指數掛鈎的窩輪,經紀比較過後認為高盛的計算方法較抵買,故推薦他買入高盛日經225平均指數窩輪的認購證(Call輪)10073 ,亦即是停牌前暴升10.8倍的Call輪。
何先生續稱,「自己喺大陸做廠,上周初用大約1萬元買入該隻窩輪。」豈料上周四該輪突然停牌,然後高盛便聲稱有權更改文件內容。「高盛咁大間投資銀行,啲合約冇可能話改就改。好似你買樓咁,合約寫明用1000萬買入1000呎A單位,點可以話做少少修正,然後畀個得10呎嘅B單位畀你。」
發起人:質疑高盛「套料」後「逐個擊破」
發起組成事主聯盟的陸先生則表示,他曾致電高盛的熱線,但對方只是追問他何時買入、什麼價位買入及買了多少貨,他問及賠償問題時對方則只着他等通知,覺到高盛是想「套料」然後「逐個擊破」,多於讓投資者諮詢,因為散戶「唔團結就會一鑊熟」。由於窩輪有時間值耗損,他們擔心高盛使出拖字訣,直到窩輪變廢紙才與投資者討論賠償。
他指出,港交所容許高盛以「更正」為由修改方程式,漠視其做法對投資者構成重大影響,質疑港交所有失職之嫌,已去信高盛、港交所及證監會投訴,正等待回覆。
聯盟總投資近百萬 索償額以千萬計
高盛4隻日經225平均指數窩輪上周四中途停牌,因該行在有關發行文件中列錯計算公式。高盛其後發表通告表示:「在認股權證之條款及條件許可下,有關的技術性錯誤已被修訂……自認股權證發行以來,高盛一直按正確的計價公式為認股權證提供報價。」翌日即愚人節當日,港交所發言人表示獲高盛知會,上市文件載有容許更正錯誤的條文,高盛認為該條文可應用於是次事件,令市場嘩然。
對於有揣測是次投資「出事」窩輪的為專業投資者,何先生透露,現時已聯合起來的10多名投資者,他們均從事不同行業,有銀行客戶經理,亦有從事金融以外行業,他們在4隻日經窩輪的總投資近百萬元,若跟足原本的發行文件,潛在索償金額隨時高達過千萬元。
事主:高盛港交所 都說由對方處理
不過,何先生於剛過去的周末分別向高盛及港交所投訴,但感覺兩邊都在「推莊」,雙方都說由對方處理,令他覺得非常無奈。他續稱,若事件最終無法解決,將集合苦主力量訴諸法律行動。
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昨日回覆本報時表示,其辦事處曾接獲電話查詢「烏輪」事宜,但由於涉及的窩輪尚未結算,現階段難以申訴人身分展開追索。不過他認為,若事件告上法庭投資者贏面較大,因為「有關合約或章程白紙黑字,邊個知你係typo(手民之誤),唔通投資者又可以話以為你有typo所以唔使輸錢。」
港交所發言人則重申,對於高盛是否有權「更正錯誤的條文」,將由法院審理,交易所不宜作任何評論,但會確保高盛充分知會市場更正文件內容的原因和依據,才會讓有關窩輪復牌。
(明報記者毛婷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