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業績亮麗 內銀股強勢升長青網文章

2011年04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4月04日 05:59
2011年04月04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銀股已全數派發成績表,整體情况令人滿意,普遍超出市場預期。雖然不對稱加息、利率市場化及資產質素轉壞風險,可能會繼續困擾內銀股,但預計內銀淨息差今年可望續有改善,非利息收入增長能力強勁,資產質素維持良好勢頭,今年整體表現有望進一步提升,股價前景樂觀。

內地去年六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及第4季兩度加息,遏抑信貸增長,惟對內銀股淨息差帶來莫大裨益。去年整體內銀股淨利息收益率(NIM)較09年均有改善,並有按季逐步改善趨勢。

今年以來,人行多番上調準備金率至歷史高位,市場亦預計今年內地貸款增速會放緩,但存款基礎雄厚的大型銀行,將可享受市場利率及同業拆息上升。反之,中小型銀行則要面對信貸資源緊絀,窒礙貸款增長及資金成本上升的壓力。然而,整體市場信貸需求仍不俗,加強了內銀的貸款議價能力,有利改善淨息差表現。

次季料加息2次 大行影響微

市場普遍預期內地今年會繼續加息,摩根士丹利及巴克萊資本估計中國第2季會再加息2次,巴克萊資本並相信存款準備金率尚有上調空間,料這將對內銀盈利起正面作用。

較令人關注的是人行今年2月開始進行不對稱加息,若未來趨勢持續,將增加銀行存款利率成本,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中小型銀行,但相信其最終可透過增加較短期貸款,加快貸款利率定價周期,緩和衝擊。至於大型銀行股如工行(1398)、建行(0939)去年底活期存款佔比超過一半,所受影響會較微。

值得留意,「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會打擊銀行的盈利能力。有如本港銀行業10多年前取消利率協議,加劇銀行互相競爭,導致存貸息差大幅下降,但亦因此令本地銀行業加快非利息收入的業務發展。因此,雖然利率市場化可能會影響到內銀表現,但相信進程會相當緩慢,且有足夠時間讓行業消化,長遠發展,更有利銀行提升服務,加強非利息收業務發展。

利率市場化 拓非利息業務

雖然去年內銀資產質素持續改善,惟建設銀行去年第4季資產減值損失大幅高出預期,影響盈利表現,且觸動市場的神經。不過,去年整體內銀不良貸款率仍有所下降,同時提升撥備覆蓋率,以及加大對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退出力度,均有助緩和市場對內銀資產質素轉壞憂慮,行業前景依然樂觀。

撰文:陳承龍、劉思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