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有領導股 就有升市長青網文章

2011年04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4月04日 05:59
2011年04月04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提到,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互聯網股,如百度、新浪股價創下歷史新高,這是領導股。領導股是決定市場格局的重要因素,而市場格局則決定了市場的走勢和後向。市場有沒有領導股、什麼樣的領導股是重要的指標。

領導股是不時改動的,很久很久之前,通用汽車成,美股就成(As GM goes, the market goes);Nifty Fifty(五六十年代最受追捧的大盤股)曾稱雄一時。在一段時間,花旗銀行作為全球最大股市中的最大比重股份,是全球股市焦點。在科網股熱潮時,四騎士是人心所向;科網泡沫之後,房屋股獨領風騷。2006至2008年環球大牛市期間,動力股主要來自能源原材料等商品股;金融海嘯之後,財務股率先反彈,科技股接力,商品股殿後。在2011年第1季之初,科技股是主要領導股。

領導股不時變動

在2011年3月跌市之初,科技股仍然強勢,沽售對象是對冲基金的主要持股(見3月2日「對冲基金沽貨」一文),之後沽售擴散(見3月7日「科技股領跌」一文),我因而判斷趨勢逆轉的可能,高升資產會輪流調整,結果走勢發展也大致如此。我在調整期間也有看不透的情况,一、當輪流調整延伸至動力科技股時,究竟是調整尾聲,抑或是另一跌浪的開始——我也是時常懷疑自己的想法;二、為何一些界別相對穩定;三、哪些界別是新升浪的領先界別。

應付第一點不是依靠什麼觀點,而是金錢管理﹕沽了要沽的貨,增持現金,開些對冲,然後分段買貨為主。第二點是等待價格自己作出結論,從這個角度來說,我不是做先行者而是甘作跟隨者,但我不是純走勢派,因為分段買貨基本上是依靠基本分析(當然也有技術分析的成分)。第二點牽涉的股份有二類,一是乏人注意的界別或投資者多預期它會下跌但結果跌幅不大(或不差於大市),其中房屋股是好例子;二是本來已是強勢的界別股份,在大市調整期間又跌幅輕微者,互聯網安全股便是例子。

強勢界別續強 百度新浪屢創新高

第三點當然是最重要的課題了,我在3月28日本欄提出三個趨勢的可能﹕一、資金由高息股轉回增長股;二、新興市場踏入反彈;三、銀、煤和天然氣升勢持續。強勢界別是煤、內陸油股、煉油、賭場、工業、運輸、地產、零售、互聯網。一周之後,第一、二個趨勢來愈明顯,強勢界別繼續強勢,上周提到的百度、新浪股價更是差不多每天都創下歷史新高。

我在3月29日網上專欄以「互聯網成主調」為題,翌日以「重回增長及新興市場」為題,指「中國互聯網股的強勢有着個別的故事,有着整體互聯網股的強勢,但亦有着資金回流新興市場回流中國概念的背景。」

「大油股是另一個強勢界別,新興市場的大油股也是同樣走勢,中石油(0857)的預託證券(PTR)在當天便做出了2008年中以來的高位」——這是一個透過研究不同市場而獲利的有趣個案,中石油在3月29日香港收市時尚未清楚升破上阻,但其預託證券在美國收市時則是升穿了阻力,在30日香港開市(開11.4元)立即買入尚有利可圖,當然在美市破位買入自是更佳。

宏觀而言 大市偏牛

我看市場仍有不少人看淡,他們的焦點是核輻射泄漏、北非動盪、歐洲信貸問題、中國收緊銀根、通脹肆虐、美國經濟不振,但他們不理輻射泄漏基本上已受控制,反而日本重建概念卻是方興未艾;北非只要不影響沙特阿拉伯便不是大事;歐洲信貸早已成為歐洲豬((PIG-Portugal,Ireland,Greece)而非歐洲五豬的問題,擴散已被遏止,證明是西班牙信貸差價保持穩定(見圖2);中國收緊銀根是不假,但市場已開始出現認為收緊銀根周期已接近完成的意見,近期中國經濟數字維持增長更加添軟着陸的希望;通脹問題對發達國家仍不是什麼問題;美經濟改善根本就是日漸明顯。所以就宏觀格局來說,有牛也有熊,但牛面是較重的。

財經市場本身其實就是一個最好的指標,外匯方面,歐元上升反映市場離棄了歐洲信貸問題,增長貨幣如澳元加元上升,反映了日本重建概念和中國軟着陸之望,新興市場貨幣強勢反映了資金動入新興市場;債市方面,美國信貸和掉期差價保持平穩保證了大格局的平穩;股市方面,收購合併及批股活動頻仍反映了市場資金充溢及風險取向仍然向上,股市內的界別走向顯示了整體經濟向上(因為運輸股向上)和不同商業周期的存在。

社會網絡股 估值水漲船高

還有一個股市趨勢是很多投資者忽略了的,就是股市某些界別重新估值(revaluation)的現象,重新估值的誘因是收購合併價和新上市公司的股價。3月30日奇虎360(QIHU)上市,市價市盈率643倍,這自然掀高了互聯網股的估值,更厲害的是twitter, Zynga, Groupon, LinkedIn 以及facebook的上市價愈傳愈高,現已上市的公司的估值自然水漲船高,尤其是那些社會網絡股。

總而言之,有領導股就有升市,判斷市况的基礎不是落後的經濟數字,不是人盡皆知的消息,而是由不同因素結合而形成的格局和股市的內在動力,領導股的走勢則是格局和動力的具體表現。

李順威

shunwailee@hotmail.com

《每日觀點》見http://www.mpfinance.com/lee.ht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