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期包括高盛在內的多家券商,均將中資股投資評級調高至「增持」,國指目標價普遍達到16000點,較現水平13586點有17.8%潛在升幅。中資股獲青睞,主要原因在於市場開始估計內地通脹料於第2季受控,收緊政策快將完結。人行昨日宣布加息0.25厘,正好用來測試投資者的信心有多強,若恒指能站穩24000點之上,則有頗大機會令保歷加通道擴闊【圖表1】,短線保持升勢。
從「盲搶鹽」當天的低位,恒指累積升了2000點,借加息出現回吐,筆者認為絕不要恐慌。論估值,以當前國指僅約11.5倍預測市盈率(不計中資銀行股亦僅13倍),18%股本回報率,若政策由收緊轉趨中性,錄得10%至20%升幅確實相當正常。考慮到加息之後,內銀息差又擴闊,後市應該不會太差。
累升2000點 待調整再買
另一邊廂,歐元區經濟表現一般,3月份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由56.8升至57.2優於預期,但2月份零售額則較1月份下降0.1%,終端需求一般。適逢歐洲央行明天很有機會加息,若會後預示加息陸續有來,意味歐洲股市將面對1年前中資股的困局,即市場憂慮通脹轉強、政策緊縮或導致經濟增長轉弱,資金有很大可能重投曙光初現的新興市場。所以策略還是待調整後入市。
當然,內地緊縮過程是否已接近尾聲只有事後才知道,但資金已急不及待湧入港股。假期前最強勢的莫過於內房股,強中之強則是恒大地產(3333),由3月15日最低位的3.25元,到周一已升至4.94元【圖表2】,升幅高達52%,並創上市以來新高;傳統龍頭股中國海外(0688),亦由12.84元升至16.58元,升幅達29.1%;雅居樂(3383)由9.5元升至12.98元,升幅達36.6%。
中央由去年第2季開始展開新一輪樓市調控措施,但到去年底止,效用一直近乎零,無論是樓價還是銷量均愈升愈有,就連總理溫家寶亦承認政策執行力度不足。不過,中央今年動真格,推出大規模限購令,年初至今加息兩次,存款準備金率又每月一升,同時又大增保障性住房供應,各地區特別是一線城市明顯受壓。
內地1、2線大城市樓價高、投資者比重大,嚴格執行限購令,加上房產稅的陰霾,確實會令供求關係逆轉。已公布3月份銷售數據的內房股,雖錄得按月升幅,但仍普遍低於1月份:富力(2777)的合約銷售額約22.12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月份回升約10億元,但仍低於1月份;合景泰富(1813)3月份銷售金額亦按月升19%,但較1月份低17.7%。因此,一些未有特強銷售能力的內房股,經過近期的急升之後,值博率一般。
三線城市樓市不死 吼位買恒大
不過,內地樓市投資者,不少由01年至05年間入市,往往持貨多年,看着樓價由每平米5000元,穩步升至3、40000元,年複合回報率達20%至30%或更高,即使一線城市吸引力不再,投資者沽貨離場,但卻會將資金轉戰3、4線城市,冀望能重複過去5至10年的獲利模式。究竟這些3、4線城市前景是否如此吸引,暫時很難說,但卻為主攻這地區的發展商創造巨大需求。以恒大地產為例,有報道指首季銷售面積高達290萬平米,遠勝同業,於是股價便大幅跑出。
再說,一來中央的打壓重點絕非3、4線城市,而相對於大城市,這些地方政府財力疲弱,融資平台又被取締,根本不可能動真格壓樓市。展望今年,2線以下城市比重大的內房股,銷售數據料較為理想,股價亦可跑贏大市。所以借今次加息的調整,可吼位買恒大。
撰文:江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