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產科服務關注組成員張德康估計,今年全港嬰兒出生數字會超過去年的8.8萬宗,加上明年是龍年,單是本港婦女產子人數估計會由去年的4.7萬增至4.9萬,內地孕婦來港產子人數也會由去年的4.1萬人再向上調。因此,若要達到食衛局長周一嶽的目標,控制全港產嬰數目在8.8萬,無法單靠醫管局減收數千內地孕婦達成,私家醫院必須配合,一同減收內地孕婦。
指應先削父母非港人名額
私家醫院聯會主席劉國霖表示,私院今年的生產名額為4.7萬名,稍高於去年生產人數,因去年年尾有私家醫院增加了產牀。私院今年暫不會再擴充,但亦無意減低內地孕婦產子名額,醫管局去年有1萬名內地孕婦產子,若要減便由醫管局着手去減。
張德康說,醫管局約1萬名內地孕婦中,有約5000人的丈夫是港人,這批人經濟能力有限,多選擇到公院分娩,現實上醫管局無法將內地孕婦產子人數降至零。反觀去年,本港有4萬嬰兒均由內地婦所生,佔八成約3.2萬名嬰兒的父母均非香港人,這批人與香港毫無血緣和地理關係。
關注組認為,若要減少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在道理上應先減少這批父母均非香港人的名額,更何况去年有3萬名非港人夫婦所生的嬰兒在私家醫院出生,張德康不理解私家醫院怎可置身事外,不肯與公立醫院一同減收內地孕婦。
張說,產科與兒科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NICU)關係密切唇齒相依,數字顯示,私家醫院每100名初生嬰兒有0.8%需轉往公立醫院NICU跟進。但按公立醫院NICU現時人手和100張病牀,每年最多只能照顧7萬至7.5萬名初生嬰,假若私家醫院不肯與公立醫院一同減收內地孕婦產子人數,NICU的服務樽頸始終無法紓緩,會危害產婦及嬰兒。
周一嶽﹕會考慮出招干預
周一嶽與私家醫院代表前日會面後亦發表聲明稱,雖然私家醫院已各自安排限制預約服務,但若不能透過協商得到均衡的服務量數字,政府會考慮採取干預措施。據了解,政府內部曾討論,若私家醫院不肯減收內地孕婦,政府可以「出手」限制私家醫生為內地孕婦簽發預約證明書的數目,沒有預約證明書內地孕婦將不能來港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