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2011年的首季,許多國家及地區在一連串的特大天災險情中艱辛走過,香港總是世上福地,沒碰上超級天災人禍。然而島內民間對財經民生諸事的躁動聲音,愈見沸騰,從財爺預算案、不滿高樓價沒居屋、反地產霸權、以至每天抗通脹,擾攘不休,中小企何能審時度勢避險往前。
答:「通脹猛於虎」這句說話正是目下時代民生景况的鮮活寫照,柴米油鹽、港鐵巴士、租金工資、汽油奶粉等百般衣食住行、民生用品,已進入一個你追我逐的惡性升浪,這一波的通脹跟香港上幾回通脹形成的背景因素更複雜更難控制,凶險之處,各讀者都能輕易數得出﹕其一是國際糧價天天漲,今年初以來全球性的特大洪災旱災、地震大火、海嘯核輻射等令全球農產品失收短缺;其二是美國帶頭的量化寬鬆製造的資金氾濫衝向所有新興市場,日本也快被迫走上印銀紙救經濟這條不歸路,貨幣供應大增,正是惡性通脹的元兇。這一輪的通脹正演變成中港地區連綿持續、揮之不去的通脹,有經濟專家預計前面數年,中國便需面對每年4至5巴仙的「結構性通脹」。
通脹將持續 開展企業淘汰賽
經驗告訴我,新一場企業淘汰賽已驟然來臨,特別是中小企業得馬上抗衡成本暴漲壓力,但若不能轉嫁成本往客戶,或未能快速開拓新銷售新盈利者,遲早要等待生死命運宣判。
筆者相信香港中小企有打不死的精神,近日碰到一位曾是從事金融地產的中小企老總,已轉型去「種菜」,事實上他正努力走遍中國幾個擁有「有基農地」的省份,投資「種菜場」,同時奔走中韓之間,引進韓國的投資者及共同經營者,從蔬菜生產,加工、批發、分銷,全線發展。項目相當有亮點,是「危」中創「機」一個好範例。
■歡迎來信提問,傳真:2558 4613
電郵:alexku1@yahoo.com.hk
古兆勛
資深企業策略及發展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