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如何兼顧環保與經濟發展一向是民主政府頭痛的問題。馬英九最近在台灣彰化縣的國光石化選址案上被罵得灰頭土臉,正是忽略這個大項目近3年的結果。若不是民進黨兩名總統候選人加入環保團體抗爭行列,威脅到他的連任,想必馬英九也不太會重視國光石化案。
石化廠選址醞釀6年無人理
國光石化開發案斥資4000億新台幣(約1073億港元),包括煉油、輕油裂解、上中下游石化產品與發電等,原選址雲林,後因環保與徵地因素而移至彰化,因為這兩縣都是台灣中南部的窮縣,共同的特徵是經濟發展落後,亟欲引進大型工業來增加就業、增加稅收。而窮縣農業人口多,教育相對落後,解決環保抗爭相對容易多了。
從2005年立項到現在,以2008年政黨輪替為界,綠與藍正好各執政3年,歷屆政府都未認真地面對石化廠引發的環保疑慮,從開始就用連哄帶騙、趕鴨上架的心態,裝模作樣地找些與當局關係良好的學者做環評報告,對環保團體與地方人士的反對聲浪充耳不聞。
民進黨在野後與反國光石化的團體一直保持距離,因為這也牽涉到地方經濟發展連帶的選舉佈局與選票。現在為重獲執政權,看到環保團體長期不懈的宣傳與抗爭確實可對執政黨構成壓力,蔡英文、蘇貞昌兩名總統候選人才簽署承諾書表示支持。
浪費了近3年時間,馬英九現在終於感受到壓力,連忙到計劃廠址大城濕地去坐牛車、生吃蚵(蠔)仔、聽老農婦的心聲,把專業的環境影響評估做成一場政治騷。總統府發言人則以該項目是民進黨政府支持為由,企圖引導成各說各話的政黨口水戰。
蔡英文蘇貞昌為選票表態
總統府的企圖正說明馬英九在意的其實是對手蔡、蘇2人支持環保團體的態度,而不是石化廠對環境的真正影響。執政近3年寧可把時間花在接受女學生尖叫與歡呼,而不是認真找相關官員好好談談國光石化,現在急就章地提出廠址外移的構想,看來根本是虛晃一招、以拖待變。
金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