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科書出版商與教育局仍未就教材分拆及下學年新書定價達成共識,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劉燕卿質疑,書商稱教材研發成本拉高教科書定價的解釋不合理,更比較台灣、廣東和新加坡,發現本港書價高出3倍。本報比較香港和新加坡小學的書單,亦發現本港中文、數學的課本價格較星洲高1至3倍;本地常識科一個學期的課本開支,更高新加坡全年開支逾8倍。
教科書商會日前就書價和分拆教材爭議讓步,放棄要求教育局資助學校「包底」買教材,亦同意今年起將新版課本和教材獨立訂價出售,分拆後課本會減價。不過,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昨出席香港電台節目時表明,新版課本只佔課本市場5%,若現版課本不能分拆,「不符合社會期望」。
本報比較:常識科書價差8倍
出席同一節目的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指出,出版商指教材研發成本高,是導致教科書及教材價格高昂的主因,但出版商只願為新版教科書分拆出售教材,整體書價只會不跌反升,消費者難以接受。她又批評,現時本港教科書市場由幾個出版商壟斷,欠缺監管,令書商不肯調低書價。
她舉例說,消委會在今年初步調查,比較台灣、廣東省、新加坡和本港小學三年級的中文教科書書價,發現廣東省平均一冊折約7.9港元、台灣是12.6港元、新加坡是15.1港元,但香港則賣56元,還要求學生每個學期購買兩冊,反映其他地方的家長不須捱貴書。她說,社會需要長遠討論,若教科書商只願分拆新版教科書,「那麼,一直買現版教科書的學生,就要一直付教材費」。
本報抽取新加坡及本港小學的三年級書單比對,發現本港各學科的教科書定價均比新加坡昂貴(見表),其中,新加坡學生的常識科,全年只需購買1本教科書和1科作業,總售價折約為17.9港元,但本港學生單以上學期計,已須買6本教科書與作業,價錢172.2元,是新加坡的8.6倍。
書商﹕與星比較不公平
導師出版社社長石國基表示,把本港書價與其他地區書價比較,對本港書商不公平,他指新加坡的意識形態與本港不同,「當地政府控制教科書思想,欠自由市場」;廣東省則因為學生人口多,書籍需求增加,可令成本下降。牛津大學出版社副區域董事總經理兼市務總監麥嘉隆表示,「新加坡薪金低過香港、市場亦較香港大,而且香港不斷改教育制度,教科書商才不斷改版」。石國基表示,現版教科書不能分拆,是由於當中涉及極多版權持有人,若分拆涉及向有關人士賠償或重新領取版權,「永遠也不可能辦到」。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明天將討論教材分拆,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期望書商可積極回應,再釋出教科書減價空間,亦希望書商交代教科書的成本結構、公開教材售價。他說,教育局將在月中向學校發指引,嚴禁學校接受書商送禮和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