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澳元息差吸引 短線看好長青網文章

2011年04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4月11日 05:59
2011年04月11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歐洲央行一如預期般加息,而行長特里謝強調並非一連串加息周期的開始。加息後市場反應平靜,但歐元兌美元很快便顯著上升,商品貨幣如澳元、加元等亦瘋狂上漲,美元有點崩盤的感覺。美元下跌,最明顯的投資主題自然是商品資源,金價屢創新高,油價亦繼續走強,相關股份短線仍會偏強,但內地的通脹出現重大變數,憧憬收緊步伐接近尾聲帶來的動力,未必能持續。

匯價受到大量因素影響,但近期最重要的單一因素則是財政紀律。因此,持續雙赤兼未知會否有QE3(第3輪量化寬鬆措施)的美元大跌,過去兩年貨幣供應持續急升的人民幣亦未見強勢(所以內地人信黃金多過人民幣),3月份貨幣基礎急增近16.9%的日圓亦掉頭回落。

歐元方面,在葡萄牙終於求救後,西班牙並未受到波及,市場共識為歐債危機暫告一段,困擾長達一年的問題可放在一旁;利差又與美元擴闊;在中國強勁需求下,德國製造業和出口強勢,經濟增長勢頭為近數十年最佳。在這個基礎上,市場亦意識到歐元後市將只升不跌,直至高匯價開始打擊當地經濟,又或是商品價格急升迫使聯儲局加息為止。在歐元的強勢下,誰也知商品價格會瘋狂,因此歐元強,但澳元加元在過去1個月更強。

美元似崩盤 通脹難估

回顧海嘯前,歐元在2007年9月升抵1.4水平,但6個月後便多升逾10%衝上1.6水平,期間商品價格有多瘋狂不用多說。然而油價繼續炒上,市場憧憬中國收緊行動接近尾聲便出現巨大變數。人民幣自去年中再升值後,對美元僅進帳4.4%,但油價升幅則超過20%,考慮到2007、2008年中央是犧牲中石油(0857)和中石化(0386)的邊際利潤來壓通脹,但最終依然在7%以上才見頂,今次成品油價格機制至少局部運作,通脹情况未許樂觀,亦並非三管齊下(利率、匯率、存款金率)所能控制。

持外幣免卻估值風險 回報吸引

論投資,離不開中海油(0883)、江西銅(0358)、金礦股等,但似乎持有外幣的風險回報率更為吸引。首先,外幣毋須理會估值、盈利前景等風險;第二,具備息差優勢,較港元和人民幣好得多;第三,年初至今回報不遜於甚至跑贏資源股,相對下跌風險和波動性則較小。以歐元為例,年初至今升幅達8.3%,表現較不少資源為佳,甚至跑贏金價約4%的升幅。

至於不少港人喜愛的澳元,息差當然亦較其他貨幣更吸引,短線應可看高一線。但筆者曾看過一份報告,指澳洲銀行體系的貨幣比率超過120%,當中外資存款佔比達50%(相信是資源項目的帶動)。若資源價格急升最終導致自我毁滅,一如08年的情况,屆時澳洲的銀行體系將面對嚴重壓力,考慮到當地樓價與香港「有得比」,中長線潛在風險不小。

撰文:張兆聰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