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安老院是受最低工資影響的低薪行業之一,行內兩職級包括保健員及較低級的護理員待遇都有變;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揭發有私院在一個月前,將負責派藥及陪診的社署註冊保健員聘用條款,由月薪制改為時薪制,刪除休息日及飯鐘有薪安排,保健員變相減薪;另有院舍減當值人手,並找散工派藥,但出錯風險高。
散工代長工減成本 出錯風險高
本港現有1.3萬名註冊保健員,屬專業職級,平均月薪1.2萬元,主要工作是照顧患病長者,負責洗傷口、派藥、陪診等,入行前必須接受培訓並向社署註冊。社署規定每間院舍日間保健員對長者的人手比例為1比30。
職工盟屬下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近日接獲投訴,指多間院舍約一個月前更改保健員聘用條款,由月薪改時薪制,平均每小時工資約50元,保健員不計飯鐘每天工作8小時,日薪約400元,假期亦不發薪。若每周放假一天,月入減至1萬元,較月薪制少約2000元,減薪目的為補貼下層時薪未夠28元的護理員。
任保健員多年的王女士指出,保健員一般日夜分兩更上班,現在就只返單更朝九晚六。難道不怕違規?「社署甚少晚上查牌。」
她說,院舍炒掉月薪制保健員後,有需要才找散工頂替,「保健員當散工的風險甚高,去到一間新院舍,按平面圖給初次見面的老人餵藥,若老人不懂表達,或者名牌出錯,餵錯藥都無人知。且餵藥時間是遷就僱主編更而非按老人需要,極之不負責任」。
社署﹕未收裁員投訴 會突擊巡查
安老服務協會主席李輝表示,需時了解事件,暫不評論。私院安老院同業會、劍橋護老院主席陸艾齡回應,至今未有改動保健員聘用方式,但業界稍後會討論。
社署發言人回應稱,今年2月至今沒有收到安老院僱主因推行最低工資節省開支,縮減保健員人手的投訴。署方會在非辦公時間突擊巡查,私營院舍的巡查次數每年平均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