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股業績期 盈利料增12%長青網文章

2011年04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4月11日 05:59
2011年04月11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今起進入今年首個業績期,彭博通訊社調查顯示,市場預期標普500成分股上季盈利較去年同期增長12%,或可推動指數創3年新高。企業盈利上升,大企業的總裁去年薪酬中位數亦上升12%,但美國經濟未見顯著改善,《華爾街日報》形容,股市攀升與強勁業績「不完全」再是美國經濟的指路明燈。

美國鋁業將於本港時間明晨率先公布業績,研究機構FactSet Research調查顯示,分析師預期美鋁收入較1年前增長20%。Google、摩根大通與美銀亦將於本周公布業績。券商Brockhouse Cooper統計發現,過去3個月美國上市企業發布的盈警公告數量,接近10年來最低水平。

美銀美林股票策略師David Bianco指出,強勁的季度業績可能將標普500指數推至3年新高。該指數自去年3月9日觸及672點低點以來,反彈了97%。根據標普與彭博評估,到今年8月為止的12個月內,標普500企業盈利將達每股91美元,打破2007年創下的每股90美元最高紀錄。

分析﹕標普500挑戰3年新高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統計顯示,自去年12月以來,有120億美元資金流入投資於美股的互惠基金,相比下,之前6季這些基金贖回額達1340億美元。在2009年牛市初期便建議投資者入市的Leuthold Group研究主管Doug Ramsey指出,雖然企業今年下半年盈利增幅可能放緩,但錯過之前升勢的投資者入市,可助進一步推高股價,「人們現在對復蘇的信心遠強於近幾年任何一段時期」。但耶魯大學經濟學家Robert J. Shiller警告,美股現時價值「太貴」,他的標普500指數經周期調整市盈率顯示,標普500指數現價較自1900年以來平均值高約44%。

股市攀升向被視為對經濟表現樂觀的主要指標,但經濟學家認為美國今年首季經濟增長只有2%左右,《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企業紛將生產和採購移至海外,從而降低成本及搶佔擴張更快的市場,這促進海外增長,卻無助解決美國失業。經濟師Harm Bandholz指出,美國商業投資去年增長15%,原本應每月平均創造38萬個就業職位,結果只創造了7.8萬個。

打工皇帝年薪中位數7500萬

去年第4季美企盈利上升近三成,是逾60年來最大增幅,薪酬顧問公司Equilar為《紐約時報》做的研究顯示,美國200大主要企業頂層行政人員去年薪酬的中位數達960萬美元(約7488萬港元),較前年上升12%。但《紐時》指出,企業復蘇未能由上而下惠及各階層,許多企業總裁沒有增聘人手。根據Equilar統計,去年美國「打工皇帝」是娛樂業巨擘Viacom的總裁Philippe P. Dauman,他去年在9個月內賺了約6.6億港元(Viacom去年把財年年結由12月改為9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