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鐵斥資3億元活化近80年歷史的三級歷史建築舊半山區警署(八號差館),用作重置因西港島線工程而要搬遷的新戴麟趾康復中心,下周投入服務。原來差館的藍灰外牆被重新漆上淡黃色,開揚的半露天遊廊則加建了玻璃圍封。港鐵指改建設施日後可還原,不會破壞建築結構。
位於高街的八號差館曾是港島總區刑事總部,建於1935年,為三級歷史建築,2005年總部搬遷後空置。八號差館樓高5層,除了將警署常見的灰、藍色調外牆漆成淡黃色、於遊廊加裝了玻璃,亦新建了無障礙設施如升降機。
監牢改建辦公室 審犯房成配藥室
另外,警署內的間隔亦重新規劃,底層原為監牢,現已成為辦公室,而一樓審犯的房間則改建為配藥室。部分文物亦得以保留,如市民可在日後的繳費處和藥劑部,看到原警署其中一出口的兩道拱門,而4個火爐則位於現候診室內。
港鐵西港島線土木工程高級建造工程師林偉德指出,舊翼活化後,面積較原建築稍增,加上在旁新建的樓高6層新翼,總樓面面積達9900平方米,為舊戴麟趾康復中心的1.6倍。
林偉德表示,活化的最大困難在於時間。他稱,八號差館歷史悠久,已找不到原大樓結構圖則,而且警署空置多時,柱身、橫樑等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腐蝕、天花板滲水,但他們只有9個月時間重新設計兩幢大樓,並用21個月活化。
改建設施可拆除還原
對於加裝玻璃會否破壞建築物結構和價值,港大建築學系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認為,八號差館的重點價值在於其所在位置,故略作改動並不影響文物建築的價值。他解釋,八號差館所在,在香港的醫學專業和醫療服務發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附近為贊育醫院、香港大學醫學院和東華醫院等,八號差館前身亦為提供醫療服務的孤兒院,如今重新成為康復中心,是延伸了其價值,而加裝的玻璃亦屬可拆除的新加元素。
新中心主要服務包括精神病復康、物理治療等。醫管局表示,該中心每日服務人次約150人,將於下周一投入服務。而舊戴麟趾康復中心將會成為西港島線西營盤站的新出入口,完成搬遷後將會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