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首隻以人民幣買賣的證券(匯賢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是房產基金,不是公司股票)正在招股,散戶憧憬人民幣升值和受超人效應感召,積極認購。但香港流通的人民幣數量有限,恐怕此股(正確說是基金)上市後買賣將兩閒,散戶不容易套現。
我們要明白,香港的人民幣來源有限,比不上美元、日圓等國際流通貨幣。香港的人民幣,主要來自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和內地遊客在香港的人民幣消費。截至2011年2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總額4077億元人民幣,佔香港存款總量69,280億港元(其中35,673億元港幣存款、33,607億元外幣存款)不到一成。銀行界估計到2011年底人民幣存款可達8000億元人民幣。儘管如此,人民幣供應受制、存量不多、流動性有限,都不利人民幣計價證券市場的發展。港交所打算成立「人民幣資金池」,讓投資者可以在買賣人民幣證券時以港元結算。人民幣資金池雖然能夠部分解決流動性問題,但投資者投資人民幣證券,既要付出流動性溢價、又要支付兌換成本,交易成本增加,市場又不是沒有人民幣資產選擇,何苦一定要選人民幣證券?
人民幣供應受制 不利發展
交易的貨幣只是買賣的媒介,以什麼貨幣買賣人民幣資產,其實並不重要。香港證券市場的人民幣資產多的是。基本上所有業務在大陸的上市公司證券(股票、債券),都是人民幣資產。這包括H股、紅籌股、A股ETF、以海外控股公司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投資者要投資人民幣資產、分享中國經濟增長成果、人民幣升值收益,選擇多的是。投資者如果對持有大陸房產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情有獨鍾,市場亦有別的選擇,股息率較匯賢更高。
從投資的實務角度分析,匯賢的吸引力一般。從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看,匯賢上市是標誌香港的人民幣融資、投資工具多元化,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交易和結算中心的地位,把新加坡拋在後面。經過金融海嘯一役,中國對資本市場和人民幣對外開放有所擔憂,怕步伐太快。但隨着中國的經濟實力增強、人民幣在國際認受性增加、人民幣流在境外的數量以幾何級數增加。中國開放政策慢慢來,反而成就香港。香港成為中國的境外資本市場窗口,不作它選。
港以人幣買賣A股 更簡單方便
如果中央政府要扶植香港成為境外的人民幣金融中心,我還有一條絕世好橋。就是讓A股在香港以人民幣買賣,讓港交所成為A股的境外投資者交易場所。這樣不但搞活香港人民幣市場、證券市場,也能牽制大陸A股的定價,讓中國證券市場規範化、定價合理化。如果境外人民幣過多,還能透過融資把境外人民幣調回大陸。這個安排較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簡單、方便、易行。
其實所有安排,都是為人民幣成為國際流通貨幣鋪路。人民幣國際化前,香港還有它的角色。但當人民幣國際化成為事實,那香港應該如何自處,這個問題,倒是考人!Borrowed Place,Borrowed Time。回歸前如此、回歸後也如是。難道這是香港的宿命?
陳茂峰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mfchan@nobleape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