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生於德國的愛因斯坦於瑞士度過前半生,其於首都伯爾尼的500呎故居近年更成為旅遊熱點。負責打理故居的瑞士學者Hans Rudolf Ott外貌酷似愛因斯坦,他讚揚愛因斯坦思想廣闊,1905年在此蝸居寫出驚世的光電效應、布朗運動及狹義相對論三大論文,在物理史上被稱為「奇蹟年」。
奇蹟年 故居寫就三驚世論文
愛因斯坦於1879年出生,年少時移居瑞士讀書,畢業後在首都伯爾尼居住,直至1933年為避納粹德國移居美國。
愛因斯坦及太太於1903至1905年居住於此,1905年只有26歲的他,在該處寫出光電效應、布朗運動和狹義相對論,這年也被稱為物理史上的「奇蹟年」。
1979年伯爾尼民間組織「愛因斯坦協會」租下故居和管理,於2005年全面翻新。去年故居吸引約3.9萬人次參觀,屋內有部分玻璃是愛因斯坦時期留下的,其餘家具仿照當年陳設,屋內擺放當年文物。
是偉人也是小人
負責管理故居的Hans Rudolf Ott今年已71歲,6年前開始兼任愛因斯坦協會會長。Ott說,隨着中國人對相對論的認識增加,愈來愈多中國人參觀愛因斯坦故居。
Ott稱,1900年愛因斯坦畢業後,由於成績不理想,未能達成「教授夢」,不過他已和女朋友米列娃(Mileva)打得火熱;1903年24歲的愛因斯坦和米列娃奉子成婚,為養妻活兒,他透過朋友出任伯爾尼聯邦專利局審查員的職務,負責為新發明發出專利登記信件,一年收入約3500瑞士法郎,大部分用於房租上。1903年大女兒出生後不久失蹤,成為夫婦的遺憾,到1904年妻子在這公寓再誕下麟兒。
Ott又指,愛因斯坦在「偉大的事上是偉人,小事上是小人」,他說:「愛因斯坦的思想廣闊,可說是物理學的專才,但他花心,剛離婚幾個月又再婚,自己竟然寫信給兒子勸導如何做好丈夫。」
明報記者 彭美芳 瑞士伯爾尼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