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主權債信貸評級受到威脅,投資者擔心會否觸發美債撤資潮,拖累環球債券基金的回報。基金界人士稱,美國巨額財赤已出現良久,在債券投資者的預期之內,短期未見資金從環球債券或美債基金流走。債券基金經理並認為,今次事件未必會引發資金加速流向亞洲,基金公司有自己的評級標準,事件短期令大市波動,但影響只屬輕微。
德盛安聯旗下PIMCO亞洲基金經理兼新興亞洲主管廖家樑表示,「基本上,基金經理分析個別債券時,不會單憑評估信貸評級來揀選債券。基金公司自行有一套獨立的信貸分析,亦不會依賴公共的評級機構,例如該行早於3至5年便認為印尼主權評級應該上調,結果去年該國才獲得正面展望評級」。
亞債與美債 相關系數偏低
以往亞債與美債的相關系數偏低,摩根大通亞洲信貸指數對美國國債及標普500指數分別只有0.22及0.57(數字愈大相關性愈高)。廖家樑稱,新興亞洲市場並不是美國國債的替代品,資金未必會加快轉移至亞洲區,今次事件提醒美主權債務問題嚴重,華府應推出更有公信力的財政方案,而非繼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這給予亞洲借鑑,由於區內人口老化嚴重,財政結構問題亦需要解決。
目前亞洲市場最大的憂慮依然是通脹壓力,廖家樑相信,各國領導人會透過區內貨幣升值,控制通脹預期,故亞洲貨幣仍有升值空間,「目前人民幣估值仍被低估,隨着國際化步伐加快,料人民幣未來亦會逐漸升值」。他看好亞洲貨幣升值潛力,增加貨幣升值的投資比重由三分之一至五成。
PIMCO亞債基金 跑贏基準指數
PIMCO早於去年6月已發行美元計價的「PIMCO新興亞洲債券基金」,客戶主要是機構投資者,資產六成為投資級別債,其餘為高息債,成立日至今年2月基金資產淨值上升23%,跑贏基準指數的19%,扣除首次認購費等買賣差價結算,升幅則減至15%。日前該行推出港元結算的基金,並在零售市場透過本港多家銀行作公開發售。
撰文:劉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