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利比亞內戰引來全球媒體關注,也在多國掀起政治文宣(propaganda)爭議。日前內地一篇由半島電視台北京分社社長伊扎特撰寫的個人文章《阿拉伯人對中國媒體的十萬個為什麼》,質疑內地傳媒在報道利比亞問題上誤導(袒護卡扎菲政權、只集中抨擊西方空襲造成人道災難),便惹來激烈討論。但西方同樣有異見聲音,質疑西方主流媒體以至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等盲目輕信來自利比亞叛軍陣營的政治文宣,淪為叛軍用來製造輿論、鼓動西方加強軍事介入的推手。半島電視台亦被批大談利比亞革命,卻低調處理鄰國巴林的血醒鎮壓示威。「當戰爭開始,真相就是第一個傷亡者(When war is declared, truth is the first casualty)」這金句,再次反映在各地有關利比亞內戰的報道中。
學者:未汲取「科威特少女造假」教訓
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朱莉(Julie Le'vesque)在題為「利比亞﹕傳媒文宣與『人道帝國主義』」一文中便批評,西方主流媒體明顯倒向叛軍,「幾乎完全只依賴叛軍的揚言」,「毫沒懷疑批判」,這與他們拒信卡扎菲政府資訊的批判精神,明顯有別,可是新聞求真的精神,就是應一視同仁地去審視處理消息來源。
她認為,主流媒體這種偏見立場,最明顯的一例,是3月26日婦人奧貝迪(Eman al-Obeidy)到的黎波里Rixos酒店跟外國記者說,說自己慘遭卡扎菲部隊輪姦,而在場則有酒店職員大喊她是賣國者。朱莉寫道﹕「奧貝迪所說的是真相嗎?也許是。但在最初的報道上,並沒記者提出這問題,他們絕大多數都視這事件,為卡扎菲政權殘暴的證據。」
朱莉質疑外國傳媒根本沒真認檢視女事主的背景和相關訪問證辭,例如在半島電視台的訪問中,奧貝迪的父母展示所謂「女兒拿法律學位畢業」的照片,但片中的照片,只是女事主的一張日常照片,根本不是什麼「畢業證據」;更關鍵的是,《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不經意地流露了玄機﹕「在圖卜魯格市與奧貝迪母親一起的叛軍人士哈辛(Hasan Modeer)說,政府官員曾試圖游說其女兒改口……」
朱莉直指﹕「若奧貝迪一家與叛軍有聯繫,故事就有揑造的可能,那可能是一場企圖用來鼓動全球輿論支持北約軍事介入、妖魔化卡扎菲政權的心理戰,情况一如1990年代波斯灣戰爭期間Nayirah al-Sabah的故事。當時這位科威特女子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指控薩達姆部隊在醫院虐殺嬰兒的暴行,令人動容。可是後來揭發,這位女子是科威特駐美大使的女兒,她的證辭全屬虛構。」
質疑製造輿論支持西方軍事介入
《洛杉磯時報》月初一篇報道,亦提到利比亞叛軍正大搞文宣,例如成立「自由利比亞之聲」電台,「作為公關和喉舌」。報道明言叛軍找來懂英語的發言人「操弄」(spin)外國記者,跟卡扎菲「文宣抗文宣」。報道還引述叛軍官員稱,旗下電台、電視台和報章,在報道上不能違反4原則﹕
1)不得有親卡扎菲的報道或評論;
2)不得稱呼現在是內戰(叛軍口徑是所有利比亞人都是『團結一致』對抗獨裁);
3)不得談利比亞部族主義鬥爭(原因同上);
4)不得提蓋達或回教極端主義(叛軍口徑是這屬卡扎菲文宣)
朱莉質疑西方主流媒體從沒說清到底叛軍是什麼樣的一批人(例如班加西長期是回教聖戰分子藏身之所),只是一味說為人道、為阻屠殺,西方應當軍事介入,卻又鮮有質疑西方出兵牽涉的利益動機(例如石油)。她強調卡扎菲當然並非善類,但她引述科倫(Michel Collon)名為《The Rules of War Propaganda》的文章,質疑西方傳媒慣常的戰爭文宣報道,就是妖魔化敵人、抽離地緣和歷史背景、掩藏真實的利益考慮,並避提傳媒操弄的舊史例。「過去是『巴格達屠夫』、『貝爾格萊德屠夫』,現是『的黎波里屠夫』。總是同一套策略、總是同一班救星。而人們總是會聽信。」
明報記者 余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