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訪﹕農行經濟師﹕通脹2年才見頂長青網文章

2011年04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4月26日 08:59
2011年04月26日 08: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消費物價指數(CPI)連續5個月以逾4%的升幅上揚,而上個月更達32個月升幅新高的5.4%。中國農業銀行高級經濟師何志成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中國已進入高通脹時代,他認為這次通脹最少要兩年才會達至頂峰,目前政府所實施的措施是延長通脹時間。

何志成表示,目前國際上對於通脹的定義是:CPI達2%不算通脹,3至4%屬輕微通脹,5%被稱作通脹,8%為高通脹。「但中國CPI數據不包括房地產行業。從低收入的老百姓感受來講,中國肯定是較高通脹。」

「超過4%,中國通脹老虎已被放出籠。而一旦出來後,不容易被關進去。」何志成,通脹有其周期性,須走入高通脹狀態,才可能回走。他亦不同意通脹將於近期達到「峰值」(頂峰)的說法,「原本通脹期也能只有一年,但由於政府政策遏制,至少需2年才達峰值。」

「政府抗通脹增收入矛盾」

何志成解析中國式通脹,中國經濟多年以近10%增速發展,貨幣發行近十年間均與17%速度增長。何志成反問:「這麼多的貨幣怎可能不引發通脹?這麼高的經濟發展速度,怎可能不出現過熱?通脹是必然的。」他分析,勞動者收入提高,肯定會拉動商品價格升高。「政府抗通脹,禁止部分企業漲價。但另一方面又宣布5年實現民眾收入翻倍,兩者存在矛盾。」

他亦言,經濟快速增長國家CPI均在10%左右。以中國、印度為例,以往皆為低消費國家,現在兩國正以五倍於歐美的人口數趕超歐美,「巨大的市場需求,將會導致未來能源必須高價。」他說:「全球價格上漲是大趨勢,要認可國內價格伴隨國際價格上漲。」

「現在國內實行部分商品限價,國家補貼企業,企業再以低價格產品輸往國外,實際是中國政府補貼全世界。」何志成建議,對出口產品加價,直接促使美、日等國啟動抗通脹程式。

倡發津貼 保養老金不貶值

何志成表示,治理中國式通脹,除須其他大國配合外,政府還應採取變暗補為明補方式。商品漲價後,對生活困難者發放生活補貼;還要保證中國在負利率時代,使退休者的養老金不貶值。他指出,當前政府採取定通脹目標,遏制手段只會造成CPI資料出現假像,同時會導致國際資本與中國長期對賭,延長通脹周期,亦或「費九牛二虎之力仍難達目標」。

明報記者 劉洪慶 北京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