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正職店員斥無良 殘疾學員﹕好過無工做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06日 05:59
2011年05月06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記者昨日走訪沙田醫院及瑪嘉烈醫院的香港復康力量活力店,兩店店員均證實機構仍以「學員」身分聘請殘疾員工,學員每小時僅收14元「津貼」。有員工稱不公道,但亦有人說找工作很困難,擔心丟了工作。根據統計處06/07年進行的調查,本港34萬殘疾人士中,只有13.4%從事經濟活動。

理貨收銀 工作似正職

患有思覺失調的店員李先生(化名),之前須參與就業培訓,其後以「學員」身分在店內工作,每小時有14元津貼,但他需要理貨及收銀,工作與正職店員無異。他說,收入加上傷殘津貼,僅夠日常開支,坦言「最好就有28元啦,現在差一半。不過有工做好過無工做,我之前試過幾年都無工開,無所謂啦」。

另一殘疾店員為機構服務較長時間,他指店內有店員及學員,前者待遇較好,但目前時薪仍不足28元,機構遲遲未交代最低工資安排。他為其他殘疾「學員」抱不平,指復康力量為「無良僱主」:「殘疾人士都是人,都要生活。」他認為機構應一視同仁,給予最低工資待遇。

司庫﹕憂減聘反害殘疾者

為香港復康力量擔任義務司庫年多的東區區議員林翠蓮稱,不太了解活力店的情况,但她擔心這類團體財力不多,在最低工資下可能要減少聘請殘疾人士,受害的反而是這批弱勢社群,「好似他們有電話市務推廣中心,以前是逐個電話計錢,聘請不少殘疾人士,但現在要計時薪的話,便要請少他們,可能主要聘請老弱婦孺,他們口齒伶俐些」。

瀏覽香港復康力量的網頁,最新的年報只有06/07年,當時提及該會已經連續3年財政赤字,累積虧損近100萬元,在開源節流下,當時估計07年可以有30萬元盈餘。義務司庫林翠蓮昨稱,復康力量約有100萬元儲備,主要靠政府部門及籌款支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