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精神科醫生劉英傑稱,教師亦是常人,要面對工作及生活的各種困擾壓力,若心理質素較差,或會出現情緒問題甚至患抑鬱症,若不接受專業輔導治療,可能失控幹出激烈行為。
寓所遭學生監視 教師感被「脫光」
劉醫生指出,教師因壓力問題要接受情緒治療並不罕見,有案例指男教師發現被學生用電腦器材接通寓所網上視像鏡頭監視後,感到有如被「脫光衣服」大受困擾,需要求助,也有案例顯示患抑鬱症女教師,不斷受學生欺凌,再被家長投訴,甚至被校方質疑工作能力,要由上級監堂,因而漸漸無地自容,要接受輔導。
劉醫生認為,教師無論遇到工作壓力還是網上欺凌行為,最好先平心靜氣確定問題核心所在,再嘗試逐步解決,如有需要,應及時向同事或專業人士求助。
青協青年全健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指出,青少年在網上社交或討論區留言,等同過去「煲電話粥」一樣,不同的是會造成「漣漪效應」,隨時令話題及言論變質、失實甚至失控,發展成失去理性的網上欺凌行為。被圍攻的當事人,最好暫停觀看有關網頁或言語,以免過度受困擾。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