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日前建議日後地區直選及超級區議會議席如有出缺,將以遞補形式代替補選,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麟昨強調,機制對各黨派都是一視同仁,按選民意願辦事,至於有否修改空間,他說議員或會提出建議,但整體而言相信機制已是設實可行。民主派議員昨日出席《城市論壇》時,則批評建議是嚴重剝削市民投票權。
稱考慮各方意見後才立法
林瑞麟昨日出席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訪問時,強調建議做法公道,他以2008年選舉為例,指若要進行遞補,5個地區直選中有4席都由泛民取得,制度並非對任何政黨不公。他強調,議員有責任在立法會服務4年,不應任意請辭、浪費公帑。而除辭職再選外,去世、患病等原因而令議席出缺,亦以同一制度處理,是因為替補空缺不應太多及不同規矩,應以同一套遊戲規則進行。
被問及社會對建議意見分歧時,林瑞麟強調社會整體意見認為政府要堵塞漏洞,以確保議席出缺時,可按選舉中市民的意願來遞補,強調當局是考慮了各方意見後,才作最後的立法。
黃毓民批未經諮詢「強姦民意」
昨日在《城市論壇》上,去年參與五區「公投」的人民力量黃毓民及公民黨梁家傑均認為,若有議席出缺應讓選民重新投票,否則是剝奪選民權利。黃毓民批評,政府對此未作諮詢、就因在立法會「夠票」而提出建議,是「倒行逆施、強姦民意」,又質疑有關制度為何不應用在特首選舉上。
民建聯劉江華則批評兩人透過漏洞浪費公帑,去年以2012雙普選為議題辭職再參選,但最終只得17%的投票率,「每人浪費2000多萬元公帑,目的未達,是否需要回水2000多萬?」梁家傑反駁,去年的「公投」運動成功聚焦在功能組別問題上,不能說是浪費,而且「民主無價」。日後若政府重提23條立法時,泛民有可能會再透過辭職推動公投,收集民意,但政府建議是堵塞了這個渠道。
市民質疑無視「公投」50萬選民
有出席論壇市民質疑政府修例,是無視去年在「公投」中投票的50萬名選民,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黃靜文強調,政府並非無視他們,但更加不能無視沒有投票的270萬選民,強調政府是經詳細、審慎考慮而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