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國際足協2006年為造價2億美元的蘇黎世新總部大樓揭幕時,曾稱總部的玻璃幕牆設計讓光線照進大樓,「創建我們一直支持的透明度」。雖然嘴巴是這樣說,但國際足協仍繼續予人黑箱作業的形象。
過往國際足協面對的貪污指控多來自外界。雖然英國足總前主席特萊斯曼及英國傳媒近日指控國際足協執委向申辦世盃主辦權的英國索取金錢利益,但論震撼度卻不如國際足協執委布拉澤(Chuck Blazer)的貪污指控。英國指控國際足協賄選還可說成是酸葡萄,但今次貪污指控卻是來自國際足協內部。
白禮達2002年競逐連任時,國際足協亦曾爆發權鬥。秘書長魯芬寧(Michel Zen-Ruffinen)指摘白禮達獨裁,又發表報告指白禮達理財有問題,導致11名國際足協執委入稟法院起訴白禮達,但最終白禮達在權鬥中勝出,11名執委亦放棄法律行動。但時移世易,各界要求國際足協改革呼聲漸高,就算白禮達今次能安然渡過,國際足協很難繼續依然故我。
貪污醜聞嚇怕廣告商
白禮達生財有道,世界盃令國際足協得40億美元進帳,當中一大部分來自廣告贊助。但連串貪污醜聞已令廣告商重估跟國際足協的伙伴關係。Sony去年底便稱,希望合作伙伴是世界盃而非國際足協;Adidas亦稱,貪污指控對足運以至國際足協及廣告伙伴都沒好處。BBC體育新聞編輯龐特(David Bond)便說,目前雖難預計事件會怎發展,「但幾可肯定今次會是國際足協的分水嶺」。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