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根據內地媒體報道,由於銀行收緊信貸,江蘇浙江一帶民間借貸利率高達月息30厘,吸引股民離開A股,把手頭資金轉投作「大耳窿」。
《經濟觀察報》的報道指出,杭州外貿企業老闆鮑智(化名)已經很久沒去國泰君安證券營業部的大戶室了。如今,他的股市倉位很輕,多數資金投入了民間融資市場。江蘇浙江一帶民間借貸利率最高達月息30厘,而這正吸引着個人投資者將資金從銀行、跌跌不休的股市、風聲鶴唳的樓市及動蕩不穩的大宗商品市場中搬出來,投入到「放貸」的生意。
銀行為客戶 找優質放貸項目
「現在的中國,似乎人人都能放貸,愈來愈多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持有信貸資產、債權等,這是經濟上升、信貸緊縮中的一項特殊現象,但蘊含着風險。」光大集團戰略部一位負責人對表示。
股份制銀行昆明分行負責人表示,針對一些資金量大的貴賓客戶,該行還專門為其直接尋找優質貸款項目,幫助其做風險和收益均較高的委託貸款業務。
擔保典當公司 年收益逾40厘
一位基金從業人員笑稱:「炒什麽股啊,放高利貸去,現在擔保公司和典當最發達了,年化收益可高達40厘以上,還有抵押有擔保,比如今的巴菲特都牛!」
存款離銀行 轉投大耳窿市場
在民間借貸利率節節攀升的同時,銀行的住戶存款出現了負增長。根據央行公佈的數位,4月人民幣存款增加3377億元,同比少增8325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卻淨減少4678億元。
在以前,存款搬家的情况的出現,一般都是從銀行搬去了股票市場。但這次顯然不同,4月份,股市下跌、房地產依然在調控陰霾、農產品已被投資者拋棄,連黃金白銀都暴跌,那麽這個淨減少的4678億元去了哪裏?
報道指出,原來這些資金或購買投資房地產,或者地方融資平台的信託產品,或直接委託銀行向需要資金的機構發放委託貸款,無論何種形式,都已變身為信貸資金。
內地中小企融資困難,為求尋找短期資金濟急,也顧不得要付上貴昂樓價和值金。廣州萬穗小額貸款公司總裁于文說,很多企業到了發工資的時候,如果缺錢,多高的利率都要借,不發的話工人就要流失。「民間借貸都是20%至30%的回報率,普通生意10%的回報率,還有誰有心思去做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