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育界和高等教育界都是民主派爭取特首選舉提名的票倉,今次兩個界別,民主派均有組成名單參選,力爭民主派能入閘參選特首。教育界中,教協組成25人名單參選;高教界民主行動的24人名單,同樣希望全票當選。不過,由何漢權等組成的教評會6人名單,06年有3人成功當選教育界選委,今次亦有機會奪得部分席位。
教協自信可25人全當選
屬教協名單的韓連山表示,今次教育界選情較為激烈,由於教師參選的意欲不大,故只能組成25人名單而非30人。他表示民主派在教育界的選情較為樂觀,因教師都對民主、普選等有所追求,有信心25人全部當選,可提名泛民候選人。
何漢權表示,教評會組成的6人名單,將透過教評會會員、內部刊物、各自的友好、網絡拉票,但坦言他們沒有如教協等強大的網絡可以致電會員拉票,較為吃虧。何漢權直言,泛民是希望在教育界造成壟斷,他希望以教學專業為主的教評會,亦能取得議席。
何漢權﹕為何提名何俊仁
何漢權強調,教育界民調顯示,民主黨何俊仁的民望遠低於其他有意參選特首人士,若教協取得議席,亦應交代為何要提名一個民望最低的參選人。他稱若當選選委,會以民調和各特首人選在論壇的表現,決定投票意向。
除教協和教評會外,教聯會和工聯會轄下的教總等較為親建制的團體,亦有組名單參選。但有教育界人士分析,他們規模較細,相信當選機會較微。
高教界方面,民主派組成24人名單參選,多名政黨人士亦在名單之上,如公民黨創黨主席關信基、新民主同盟陳竟明、民主黨黃碧雲、教協會長馮偉華等,他們將利用教協的平台宣傳。雖然今屆高教界選民人數較去年增加約3000人,但由於高教界以民主派為主,若投票率高將有利他們。
主打高教界議題的「專上教育政策評議會」亦有7人參選,包括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及本身屬民主黨的熊永達等。熊永達表示,他們都有共同目標,是主打高教界的政策為主,因不少同事都對希望高教界選委能重視業的切身界問題,而非一般性社會問題。
7人名單「高教呼聲」,成員包括科大理學院教授湯子康、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及教學部主任蕭文鸞等,7人中3人來自內地,以「民主多元、理性專業」為口號,政綱包括推動民主政制等,本報未能聯絡「高教呼聲」發言人何建宗。但有高教界人士指出,雖然高教呼聲打着專業旗號,但成員多為親內地,在多個立場上表態含糊,部分成員與被指是梁振英支持者的科大副校長黃玉山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