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多名專科醫生「走漏眼」未能及時發現病人腦滲血,到底是集體犯錯,還是電腦掃描的圖像難以辨別?前威爾斯醫院神經外科醫生梁顯信解釋,電腦掃描下的頭顱骨和血塊,在圖片上都呈白色,若腦出血的位置很細微,非放射科醫生或腦外科醫生未必看得清楚。對於屯門醫院今次事故,梁質疑該院的放射科醫生為何沒有為病人預備報告。
骨裂沒出血 6小時須再掃描
屯門醫院解釋,該名病人頭部落地,左邊受到撞擊,卻傷及大腦右前額葉,梁顯信料屬「對側傷」(Contrecoup injury)。他表示,病人暈倒後撞傷頭顱,即使清醒,急症室或內科醫生亦應要求腦外科醫生會診,看清楚電腦掃描有否顯示骨裂或出血。他說,以前在威院工作時,院方規定,若電腦掃描發現病人腦部有骨裂,即使當時沒出血,也須在6小時後再掃描,因出血可能在骨裂一段時間後才出現。若病人腦部沒骨裂和出血,觀察24小時便可出院。
屯門醫院則稱,該院慣常做法,是急症室醫生或個案主診醫生,負責為病人看X光片或腦部電腦掃描結果,只有複雜的胸腔或腹腔電腦掃描,才會由放射科醫生撰寫報告。汲取今次經驗,日後若遇上心臟病病人要使用血管藥同時又腦部受傷,會要求放射科醫生撰寫報告,供醫院制訂治療方案,新措施即日推行。
屯院﹕複雜掃描才撰報告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何曉輝表示,按照目前公立醫院資源,難以要求腦外科醫生為病人暈倒個案會診,或放射科醫生撰寫掃描緊急報告。據他所知,很多公立醫院急症室也與屯門醫院的安排相似,由急症室醫生負責看電腦掃描結果,然後再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業界﹕屯院安排 多公院採用
他說,鑑於該名病人是在平日辦公時間心臟病發,並非在周末或半夜三更,醫院可考慮為病人「通波仔」,較使用溶血藥治療效果更好。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