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在漂流。看完後,請把我漂出,讓更多人讀我,謝謝。」在西九的草地上,我拾起一本書,打開第一頁,它這樣說。
一本書,供人閱讀的次數愈多,其內在價值也愈大。組織「閱行者 」每月舉行漂書活動,書本被漂出漂入,讓更多人可以免費閱讀。
The New York Times說得精闢﹕"If you love your books, let them go."。讓書本漂出去,知識也就一路傳開去。
是日,天陰陰,西九的草地上,正舉行「閱行者」(BookWalker)每月定期的圖書漂流活動,衛斯理系列小說《尋夢》,亦舒多部著作,健吾的《色相大和》、《瀛男寶鑑 》,林奕華的《等待香港》、錢鍾書的《寫在人生邊上/人•獸•鬼》,李歐梵論張愛玲的《蒼涼與世故》,高木直子的《一個人上東京》,風靡全球的Harry Potter等過百本書攤放在草地上,任人閱讀,隨時更有參與者漂入漂出書本,書的數量和種類不時更新。在這片草地上,大家隨意找本喜歡的書,躺下來,寫意悠閒地閱讀,儘管沒有藍天白雲好天氣,也無損閱讀雅興。「拎得起放得低」(Leave Book, Take Another),是閱行者的漂書活動名稱,希望大家擁抱閱讀的樂趣,宣揚互信的分享精神。
每月草地舉行 書上留言交流
漂書理念源自歐洲,人們會把自己的書貼上特定標籤,放在公眾場所如公園或咖啡店,讓對該書有興趣的人拾取。當那人看完後,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寫在書上,再以同樣的方式漂放出去,書本猶如瓶中信在社區漂流,不同的人可讀到同一本書,知識和看法得以分享。據外國漂書組織bookcrossing資料顯示,在德國,有超過6300本書在漂流中,美國也有5000多本。
這股漂書風氣近年吹入香港,閱行者創辦人周嘉豪(Aries),是香港浸會大學英文系3年級學生,早前他得悉有這個活動,加上曾到德國旅遊,深受德國人愛將書跟人分享的精神打動,「我在公園看到人們把看完的書放在長櫈上,留給下一個人,有時也會在街角處看到人們留下來的書,別人可以隨便拿來看」。如此有意義的行為,他希望在香港實行,於是去年9月,聯同中學時的3個友好——現為大學生的Lovisa、Aaron和Victor一起在香港推行漂書計劃,但形式與外國bookcrossing有點不一樣。他們每月定期在草地舉行圖書漂流活動,在草地上設漂書席,提供平台讓漂書者漂出自己的書本,漂書者亦可以隨意挑選別人漂出來的書本閱讀,當日看不完的,更可帶回家看,待下次活動時才還書,今年4月在沙田公園第一次舉行,逾百人參與。市民若有興趣,可先登入他們的網站登記成為會員(漂書者),成功登記後將獲發一組屬於你的號碼(code),並下載漂書紙,貼在準備漂出的圖書上,在活動舉行日帶往漂出,拾書人可從網上得知漂出書本的你,而你和拾書者亦可在網上或書上寫下對書本的看法,大家交流意見。
漂回書本漸少 盼愛書人參與
「閱行者」的名字別具意義,「閱」是閱讀,「行」是行動起來,「行者」意謂修行者,願大家在書中有所領悟。
Aries說﹕「漂書和去圖書館借書不同,沒有諸多限制,你可以隨意在書上寫上感想或留言,最重要是漂書有分享精神。」
活動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舉行了大半年,漂出的書愈來愈多,漂回來的書愈來愈少。書的種類和數量少,來的人也會少,然後是更少書回來,要打破這惡性循環,得靠大家多多參與、願意漂出和漂回書本。很現實的問題,或會有人因貪心或懶惰而不還書,Aries聳聳肩答道﹕「書有損失避免不了,但我們應向好的一方看,希望計劃可以繼續下去,讓更多人看到更多的書。」
每月,閱行者會在不同的草地上舉行漂書活動,鼓勵市民享用草地空間,現在可供漂出的書本約300至400本書。趁下一次漂書活動,拿一本書出來,放在草地上漂流,讓你的書,漂到不同人的手裏,帶給更多人知識與樂趣。
■徵求綠色情報
讀者若有合適的綠色生活題材或資料,歡迎電郵至pmli@mingpao.com
文﹕李佩雯
編輯﹕蔡曉彤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