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入世貿十年 中國高調慶祝振信心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11日 08:35
2011年12月11日 0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12月11日,是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十周年紀念日。據悉,一個有中央要人參加的高層論壇將在京舉行,顯示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融入世界經濟。而隨着而來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此間觀察家認為,北京高調慶祝入世,有提振信心以應對來年經濟複雜麻煩的意味。
中國堪稱世貿優等生
十年前,多哈槌響,中國終於可以在世貿規則下與貿易伙伴同台競技,其間也遭遇諸多衝擊乃至陣痛,但更多的是在全面參與與國際分工和競合中,實現對外貿易和引領中國經濟跨越式的發展。
2001年,中國GDP是11萬億元人民幣,到了2010年,增至近40萬億元人民幣;世界排名由第6位躍升到至第2位,前兩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甚至超過「山姆大叔」。十年來,中國出口規模增長4.9倍,進口增長4.7倍;吸收外資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投資2002年到2010年年均增速接近50%,成為世貿組織的優等生。
當年擔憂「狼來了」的產業,如農業、汽車、金融等等,不但未受嚴重衝擊,反而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中國製造」已成為各國民眾的至愛。當然,其中中國人吃苦耐勞、愛拼會贏功不可沒,甚至其中成績單裏也有犧牲工人收入,乃至消耗資源、造成某些環境污染等等,可謂苦樂參半。
外需低迷須探尋新方舟
儘管如此,中國製造依然為千夫所指。美國政客三不五時都會拿人民幣匯率說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不僅歐盟、美國對華企業發起的「雙反雙保」調查劇增,就是「金磚國家」和其他新興經濟體,也對中國企業動刀。
專家稱,受國際經濟復蘇乏力、人民幣持續升值等因素影響,今年中國外貿增長速度回落,外貿順差亦將繼續回落。中國近年來雖然倡言拉動內需,但外向型經濟是三駕馬車重要的一個方面。料此次論壇和接下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仍會宣示擴大開放,以開放促改革、發展、創新的理念,並視情輔以優惠措施。
畢竟,由於4萬億刺激措施後遺症不少,地方融資平台風險也不小,投資拉動受到制約,同時消費也不是說拉動就拉動。再加上世界經濟不景,原本勞動力成本上升,大宗商品也不會因美歐需求下降而有根本扭轉。因此,外需再難,中國也會咬住不放。而筆者有此體認,內地因為產業鏈比較成熟,中國製造仍然不會退出市場。當務之急,是尋找中國經濟轉型的新方舟,改變技術開發能力薄弱,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從而低端、高端產品通吃,穩住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