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歐債陰霾不散 籠罩2012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12日 08:35
2011年12月12日 0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歐盟首腦舉行了兩年來第15次峰會,雖然結果未如人意,但除了英國否決外,峰會成員總算同意了把平衡財政預算寫進了本國的法律。然而市場人士預期,歐債危機尚未解決,新契約在落實過程中會否再生枝節,仍會帶來不明朗。


中大學者黃元山:慎防「大得難以拯救」

歐央行上周的會議除了減息後,更重要的是向銀行提供三年期的無限額信貸,加上聯儲局提供的美元互換信貸,銀行的流動資金不再緊張,銀行因流動資金短缺而爆煲的風險即時下降。此外,歐盟成員國央行亦將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注入共2000億歐元,加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向市場集資,均可為集資困難的歐豬國政府提供支持。


新契約只是「有好過無」

當然,長遠而言,歐債危機的解決,還在於歐豬國能否進行經濟改革,提升生產力,恢復經濟增長,但這可說是漫漫長路。


中大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認為,歐盟上周五所宣布的財政新契約只是「有好過無」。首先,契約中的條款能否順利落實便已存在變數,黃元山指出,契約當中關於建立統一財政部的建議只具框架,未有細節,將來如何執行是一個問號,况且每個參與國都要面對國內的政治壓力,能否貫徹始終亦值得懷疑。


銀行資本偏低 金融體系面臨挑戰

其次,即使契約無風無浪得到落實,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黃元山指出,契約也許能夠改善參與國未來的財政健康,然而區內弱國現時的經濟、債務及融資問題卻是未有對症下藥,故黃元山預料,歐債危機只會進一步惡化,而國家層面的問題不過是藥引,金融體系所面對的問題才是真正的炸藥。


黃元山指出,歐洲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已經偏低,它們同時又持有大量區內國家所發行的國債,一旦這些國債的孳息率再度抽升,它們所面臨的倒閉風險將大大提高,由於英、法及德國的銀行體系是「大得難以拯救」,故這方面的影響力絕不容忽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