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八大自資課程賺大錢 應取諸學生用諸學生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12日 08:35
2011年12月12日 08: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副學士的質素非常參差,而八大院校透過開辦副學士和修課碩士課程賺大錢,去年盈餘10億元,平均回報率高達19%,猶如大學一隻會生金蛋的鵝。副學士是自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副學士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兼負債纍纍,大學應多辦銜接課程供副學士升讀大學,更應取諸學生用諸學生,寬減學費、增加獎學金、加強投資改善教學質素,讓副學士成為真正幫到學生的選擇,而非大學牟利的工具。


教育局12月7日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2008年,八大的自資課程學費總收入40.8億元,扣除開支後盈利2.84億元,平均回報率7%。但去年,八大學費收入增至49.54億元,總盈餘9.55億元,盈餘較兩年前上升2.4倍,回報率亦急升至19%。


雖然自資課程包括副學士及修課碩士,但副學士人數佔全部自資課程收生近一半,肯定是重點課程之一。副學士是近年教育政策的敗筆,學歷高不成低不就,不獲僱主承認。副學位持有人的平均月薪更由2000年的1.3萬元下降至2008年的1.25萬元。這個被謔稱為「教育大躍進」的政策害苦了一代學子,不少人更因而債台高築。


如此失敗的教育政策,院校卻賺大錢,難怪大學被質疑牟取暴利。


香港不少公共事業被指壟斷,回報率超高,電力公司目前盈利上限為9.9%,港鐵2000至08年回報率由6.7%至18.1%不等,東隧透過仲裁確認的「合理但非過多」內部回報率也為15%至17%。雖然這與八大的回報率計算或許不一樣,但以此作為參考,八大的平均回報率19%比公共事業還要高。


八大自資課程雖屬自負盈虧,理論上不涉及納稅人額外負擔,但8所大學的運作由公帑資助,沒有納稅人的支持,八大的自資課程根本無可能發展起來,如今大學賺到盤滿鉢滿,絕對不應袋袋平安。不少學生願意支付高昂學費選讀副學士,就是懷有一絲希望可以透過副學士晉身學士課程,成為大學生,八大應把盈餘回饋學生,例如投入更多的教學資源,聘請更好的老師,積極加強教學質素,讓學生學有所成;配套的做法則是提供更多銜接學士的學位,讓達到要求符合資格的副學士畢業生可升讀學士課程,讓副學士變成真正有出路的進修階梯,讓考試失利的學生獲得重生機會,這樣才是為人師表應有之義。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