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欲拖延時間﹕
宣稱支持歐盟路線圖,但奧巴馬政府被指企圖把新減排協議時間拖至2020年以後,以免挑起與國會的爭議及得失選民,打擊明年連任機會。
美國雖長期為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一直拒絕定下減排承諾與目標,反而在2001年為了維護本國企業利益而退出規範發達國減排的《京都議定書》
歐盟逼發展國妥協﹕
在履行《京都議定書》表現最積極,今次提出路線圖,要求美國及中印等發展中國家納入新的全球減排框架,雖最終獲各國支持,但部分發展中國家聲稱歐盟「以大欺小」,以不延續《議定書》期限及支援發展國的「綠色氣候基金」作脅,逼發展國妥協
中國促發達國盡責﹕
主動表示願接受新減排路線圖,但要求發達國應先延續《京都議定書》期限,以承擔西方在工業革命後製造大量廢氣的歷史責任,峰會結果大致符合中方態度。
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但根據歐盟數據,中國人均每年碳排放量只有6.8噸,遠低於美國的16.9億
印度「勉強」接受﹕
目前是僅次於中美的第3大排放國,因憂慮硬指標會影響急速發展的經濟,一度表明反對全球性減排協議,並質疑西方企圖令其成為阻礙談判的替罪羊。印度談判代表在氣候大會上表明,他們是受到不公平的壓力,「勉強」接受新路線圖
宣稱支持歐盟路線圖,但奧巴馬政府被指企圖把新減排協議時間拖至2020年以後,以免挑起與國會的爭議及得失選民,打擊明年連任機會。
美國雖長期為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一直拒絕定下減排承諾與目標,反而在2001年為了維護本國企業利益而退出規範發達國減排的《京都議定書》
歐盟逼發展國妥協﹕
在履行《京都議定書》表現最積極,今次提出路線圖,要求美國及中印等發展中國家納入新的全球減排框架,雖最終獲各國支持,但部分發展中國家聲稱歐盟「以大欺小」,以不延續《議定書》期限及支援發展國的「綠色氣候基金」作脅,逼發展國妥協
中國促發達國盡責﹕
主動表示願接受新減排路線圖,但要求發達國應先延續《京都議定書》期限,以承擔西方在工業革命後製造大量廢氣的歷史責任,峰會結果大致符合中方態度。
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但根據歐盟數據,中國人均每年碳排放量只有6.8噸,遠低於美國的16.9億
印度「勉強」接受﹕
目前是僅次於中美的第3大排放國,因憂慮硬指標會影響急速發展的經濟,一度表明反對全球性減排協議,並質疑西方企圖令其成為阻礙談判的替罪羊。印度談判代表在氣候大會上表明,他們是受到不公平的壓力,「勉強」接受新路線圖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