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委應玉成3人競逐 使特首選舉有真正意義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13日 08:35
2011年12月13日 08: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結束,1200名選委底定,從初步選舉結果看來,建制陣營兩名參選人唐英年和梁振英反差甚大,梁振英陣營的選舉成績不理想,這個結果,對於整個特首選舉會否投下什麼變數,尚待觀察。這次特首選舉,是回歸以來最具實際競爭意義的選舉,無論如何,相信市民大都期望參選者繼續競選下去,而最後出現唐英年、梁振英和民主派候選人同台競逐的局面,讓他們比理念、比政綱、比組織班底,透過君子之爭,爭取市民和選委支持,藉此打造和積累健康的政治文化、選舉文化。


梁振英高民望若未能參選

局面既荒謬也諷刺

唐英年和梁振英都是建制陣營中人,以選委會的組成及中央對選委會的控制,一般相信唐梁會是當選特首大熱門,民主派雖然得到超過150個選委名額,但是不可能有勝算,參選只是陪跑。所以,選委會選舉結果,對唐英年抑或梁振英較有利,備受關注。現在選舉結果,於唐營梁營所出現反差,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除了自動當選的434個選委名額,應選766個選委席位,當選者中,明示或暗示支持唐英年者,已經接近200名,但是,明確支持梁振英的參選名單,不是全軍盡墨(例如飲食界別),就是只有零星支持者當選,較諸民主派參選人已經取得選舉入場券,猶有不如。所以,就已知情况,未能確定梁振英會否取得足夠提名票,參與競逐。唐梁同屬建制派,嚴格而言,梁振英在建制陣營資歷更勝唐英年,梁營選舉結果如此不濟,出乎不少人意料。這是反差之一。


其次,約兩個月前,多個機構所作的民意調查結果都顯示梁振英所獲支持度,開始超過唐英年、范徐麗泰;之後,梁唐民意支持度差距,愈拋愈遠,近期兩人正式宣布參選之後,梁振英所獲支持度仍佔明顯優勢。不過,從選委會選舉結果,梁振英之高民望,未能拉抬支持他的選委候選人的選情,形成民意較多支持梁振英,選委會卻未反映民意的局面。這是反差之二。


上述兩個反差,對照出選委會小圈子選舉與民意背馳,從社會大環境而言,選舉結果難言有公信力。尤以梁振英在政協時間之長,現在民望之高,他參選政協界別,竟然以低票當選,叨陪末座,可見「打梁」力量之強大。不過,高民望政協委員,被一般不為公衆所知、或民望甚低政協委員以選票教訓,若此乃反映小圈子選舉黨同伐異的實質,就使人心寒了。


梁振英在選委會號召力不強,參選也險遭滑鐵盧,相信有諸般原因,他要自我檢討,檢視有什麼可以改進之處,不過,有一點不容忽視:競爭是否公道?稍為回顧一下梁振英參選特首歷程,他不受勸退之後,日子就不好過,遭受個別傳媒集團「關顧」、選委會投票前爆出的政協界別風風雨雨,都對梁振英不利。或許,這些是選舉政治一部分,考驗着梁振英應對逆境的能力,但是,若梁振英在小圈子選舉遭到針對,對他就不公道了。


當梁振英獲開綠燈,參與競逐特首大位的時候,我們就提出,期望他與唐英年的競逐是一場君子之爭,透過這場回歸以來最具實質競爭意義的特首選舉,塑造和豐富政治和選舉文化,特別是2017年實施普選行政長官,今次選舉若能做到正派健康,則對於普選具體安排,相信會起着正面推動作用。1200名選委產生,顯示特首選舉進入新階段,期望各方陣營校準焦點,讓市民看到一場正派健康的選戰。


大多數選委仍未表態

喜見政綱能力為主要參考

新階段特首選戰,首要確保真正有意義競爭。唐英年和民主派已有足夠提名票,若唐英年只與民主派競逐,將與2007年曾蔭權與梁家傑對壘一樣,缺乏真正有意義競爭,若梁振英能夠拿到足夠提名票,即會出現建制派與民主派競爭、建制派之間也競爭的局面,真正有意義的競爭就出現了。事實上,若出現三方競逐局面,得勝的建制派候選人,認受性會甚高,有利其日後施政和領導政府。


第二,除非由現在開始,梁振英民望大跌,而唐英年從後趕上,民望超前或是相差不遠,若梁振英此際因為種種原因(包括被勸退等),未能繼續參與競逐,則以最高民望參選人,竟然不能參加競選特首,局面會很荒謬,對香港社會也是莫大諷刺。所以,期望選委玉成3人競選特首的局面。


第三,已經表態歸邊的選委,畢竟仍是少數,大多數仍然表示未有取態,要視乎參選人的政綱、能力表現和班底是否可取而定。所以,嚴格而言,特首選舉仍然未正式比併。我們認為,大多數選委若以這些準則,作為投票支持候選人的最主要參考,則是香港之福,因為這是撇除感情因素,真正的選賢與能,當選者衆望所歸,施政自能得到較多市民支持。


這次特首選舉,經過梁振英和民主派的不斷努力,已經導致一些變化。例如梁振英鍥而不捨頂着壓力打逆境波,已經令民望大幅領先,有機會參與競逐;民主派原本無把握取得足夠提名票,幾經努力亦有約200人當選選委,可以參賽;唐英年亦開始努力,阻截了民望持續下滑。所以,從特首選舉所見,努力不一定就能成功,但迄今為止,努力確有助闖過難關,努力會有回報。我們期望參選人繼續努力,透過這場選舉,讓德才兼備之士脫穎而出,帶領香港。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