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檢討的旅遊業規管架構將於下周公布,據了解,當局決定收回旅遊業議會現時規管旅遊業的調查及懲處權,交由新成立、每年開支達5000萬元的獨立法定機構旅遊業監管局,並負責發牌工作,以擺脫現時旅議會「自己人查自己人」的包袱。議會料成為無規管權的業界組織,但當局會探討保留議會的培訓及協調突發事故等功能。
導遊阿珍去年罵旅客引發旅遊業監管的檢討,政府在今年中的諮詢後,計劃在年底公布決定。據悉,當局因應諮詢結果決定成立獨立法定機構規管旅行社、導遊及領隊,負責發牌、調查及懲處,模式類似地產代理監管局。新的監管局理事會以非業界代表佔多數,主席亦會由非業界人士出任,料要花兩年半立法。
據諮詢文件,成立新的法定機構每年開支約需5000萬元,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將要增加人手加強巡查工作,預料所需資源超出此數,但實際尚待討論。
料兩年半立法 每年開支5000萬
旅遊業議會早前建議維持雙軌管制,即議會與旅行代理商註冊處共同監管旅行社,議會其後再建議混合方案,建議把負責監督及懲處的規條委員會交由獨立委員會負責。對於未有採納議會方案,政府消息認為,議會建議未能徹底釋除疑慮,成立獨立機構,才可放下「自己人查自己人」的包袱。
至於旅遊業議會現有協議及培訓工作,政府消息指可探討保留,議會可負責非規管工作,若有關工作涉公共功能,政府可考慮撥款,有關安排亦要寫入法例。
旅遊業議會主席胡兆英表示,早前建議的混合方案是交出了規條委員會,但議會仍會繼續負責巡查等工作。面對新機構會收回所有規管工作,他們不會絕對地反對成立法定機構,議會權力來自政府,若政府要收權,他只會陳述利害。
議會主席:不想外行人管內行人
「不想外行人管內行人,新機構如何去巡查?你做不做到危機處理?旅遊警告又不與出團掛鈎,你(新監管局)怎叫旅行社停團?」胡兆英坦言,現時議會向業界徵費,如演變成商會亦會影響收入來源。
美麗華旅遊總經理李振庭認為,由誰規管都不成問題,旅遊業議會的形象始終是「自己管自己」,但憂慮新監管機構處理天災人禍的機動性未必及議會。
明報記者 冼韻姬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