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胡耀邦去世前的最後一段日子,是在思想極度鬱悶的狀態下度過的。」剛出版的《炎黃春秋》第12期刊載了已故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政治秘書劉崇文的6000字長文《胡耀邦最後的日子》,披露了胡耀邦去世前的部分生活細節及其對時局的感嘆與分析。
秘書憶述 承擔不公罪責
文中披露,鄧小平曾對胡耀邦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很有意見,但胡「坦然應對,並不在乎」。在中央召開批評胡的「生活會」上,胡「為了保護為改革開放立下汗馬功勞的大批幹部,承擔了不應有的『罪責』」,對於指摘和批評,他也曾「希望中央能做出一個正式和公正的結論」。
掛名委員 無實際工作
文章說,胡晚年的鬱悶來自於對政治局「『生活會』上許多不實之詞和無理責難,感到不公平、不公正」、「對當時的時局感到憂心忡忡」、「先後得了兩場病,身體衰弱」。「而更為苦惱的是,雖然保留了他的政治局委員,卻不給他任何實際工作。」
「民主是潮流 勢不可當」
對於1987年底發生的導致胡下台的學潮,文章稱胡希望中央妥善對待,「對學生鬧事,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看法,採取不恰當的處理方針,我們將擔負歷史責任。」他認為,「民主是世界性的潮流,勢不可當。我們如何正確、妥善面對,將是一個重大的歷史難題。」
2005年,中共首度公開紀念胡耀邦誕辰之際,《炎黃春秋》曾刊載「我們心中的胡耀邦」專題,刊登田紀雲、李銳等多位中共元老的回憶文章。
《胡耀邦最後的日子》一文的作者劉崇文,曾任胡耀邦政治秘書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兼劉少奇研究組組長,他曾先後兩次在該雜誌上撰文紀念胡耀邦。
明報特約記者 鍾健
秘書憶述 承擔不公罪責
文中披露,鄧小平曾對胡耀邦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很有意見,但胡「坦然應對,並不在乎」。在中央召開批評胡的「生活會」上,胡「為了保護為改革開放立下汗馬功勞的大批幹部,承擔了不應有的『罪責』」,對於指摘和批評,他也曾「希望中央能做出一個正式和公正的結論」。
掛名委員 無實際工作
文章說,胡晚年的鬱悶來自於對政治局「『生活會』上許多不實之詞和無理責難,感到不公平、不公正」、「對當時的時局感到憂心忡忡」、「先後得了兩場病,身體衰弱」。「而更為苦惱的是,雖然保留了他的政治局委員,卻不給他任何實際工作。」
「民主是潮流 勢不可當」
對於1987年底發生的導致胡下台的學潮,文章稱胡希望中央妥善對待,「對學生鬧事,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看法,採取不恰當的處理方針,我們將擔負歷史責任。」他認為,「民主是世界性的潮流,勢不可當。我們如何正確、妥善面對,將是一個重大的歷史難題。」
2005年,中共首度公開紀念胡耀邦誕辰之際,《炎黃春秋》曾刊載「我們心中的胡耀邦」專題,刊登田紀雲、李銳等多位中共元老的回憶文章。
《胡耀邦最後的日子》一文的作者劉崇文,曾任胡耀邦政治秘書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兼劉少奇研究組組長,他曾先後兩次在該雜誌上撰文紀念胡耀邦。
明報特約記者 鍾健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