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基金多看好內地前景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16日 08:35
2011年12月16日 0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期歐洲危機蔓延,市場擔心事情發展下去,將對亞洲經濟、甚至對中國內地有所影響。港人在強積金投資中或多或少都有投資於內地市場,究竟中國內地經濟及股市存在哪些風險呢?晨星亞洲基金研究主管吳重生(圖)表示,分析員造訪不同基金經理時,當他們提到對中國的看法,大致上都是說未來一兩年內地股市會較波動,不但受偏緊的貨幣政策影響,而且出口也受歐洲經濟拖累。但長線而言,中國仍是基金經理的投資焦點,因為預測市盈率只有8倍,通脹壓力紓緩亦有助內地經濟前景向好。


物價見頂 通脹壓力紓緩

吳重生表示,歸納各大基金經理意見,現時中國受外圍及調控政策影響,短期有隱憂,其中較嚴重的問題仍是通脹,市場憂慮有可能出現工資與產品價格互相推高的惡性循環。近期,通脹稍為回順,若可以持續回落,相信對中國前景看法會轉為中性。


銀行閂水喉 衍生高利貸危機

吳重生表示,基金經理們另一個關注點是中央調控樓市措施仍然繼續。中國房地產價格未見大幅調整,由於中產階層冒起,加上城市化步伐加速的關係,中國的房地產價格自2007年已經上升超過140%,其中一些主要城市的升幅甚至高達8倍,以樓價相對收入計算的樓價負擔比率是國際市場的五倍。


為了遏抑通脹及監控信貸質素,中國人民銀行自2010年1月起已先後七次調高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及將銀行借貸額限制在全年7.5萬億人民幣。這些措施導致只有大型或具備良好信貸質素的企業才能夠成功融資,但這亦衍生出另一個問題:非法的高利貸。


因為不少中小型企業面對經營困難,但在合法的途徑難以取得融資,因此只能向高利貸借貸,甚至有指高利貸利率高達月息5厘。有分析指中國這個影子銀行業的資產規模達14萬億至15萬億人民幣。


外需降成本飈 出口受重創

現時,中國開始出現出口下滑問題,雖然中央致力擴大內需及國內投資,以平衡出口下滑,惟歐美等地經濟欠佳令該些地區對中國的產品需求下跌,再加上工資颷升及人民幣面對升值壓力(儘管中國政府在貨幣匯率及資本控制方面的影響力並不是主要壓力來源),都為中國出口帶來一定打擊。


明報記者 龍彩霞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