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銀行境外貸款持續急增,金管局最新一期季報顯示,第3季香港以外使用貸款延續次季上升勢頭,按季增幅擴大近1倍至14.3%,但相信本港銀行整體貸存比率,於未來數月出現下調。當局並評估歐債危機一旦蔓延全球,本港將會出現資金流走,利息上升,引致股市及物業價格大幅向下。
本地貸款上季增長呈放緩
金管局指出,零售銀行的本地貸款在第3季呈放緩迹象,繼在第2季按季升4%後,第3季微升0.7%,另一方面,在香港以外使用的貸款,則繼第2季升7.8%後,第3季再上升14.3%。零售銀行的非銀行中資企業貸款總額,由6月底的14270億元,上升至9月底14774億元,佔總資產14.7%。
銀行公會主席、中銀香港(2388)副董事長兼總裁和廣北指出,本港流動性今年一直向上,預計明年需求仍會上升,但資金供應則會減少,但有信心整體流動性充裕,足以應付明年經濟挑戰。
和廣北:有信心整體流動性充裕
本港貸存比率今年一直持續上升,最近則略見回順,貸存比率由9月底的86.6%,下降至10月底的84.7%。金管局預期,比率於在未來幾個月仍會回落。據當局於9月進行的信貸展望調查,較多受訪機構預期貸款需求會在未來3個月減少,預期住宅按揭貸款及物業投資貸款需求下降的受訪機構亦佔很大比重。
當局亦評估歐美經濟體系衝擊,對香港經濟的潛在影響,並作出兩個假設。如果歐洲方面最終通過在10月底歐盟峰會後公布的挽救方案,勉強應付歐債危機,避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然而面對緊縮財政開支及持續減低槓桿,美國及歐元區的增長會繼續呆滯,但金管局相信本地需求能為經濟增長提供一定支持。
然而如果措施未能發揮作用,歐債危機演變為全球金融危機,則全球經濟會陷入大衰退。金管局分析,本港將會面對資金流走壓力,「假如投資者瞬間把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經濟復蘇起所累積的持倉平倉,可能會引致香港的資金流向突然逆轉……使資產市場的波動加劇,跌幅擴大。」
在資金流走之時,港元同業拆息亦可能上升,港元存款基礎亦可能收縮,引致零售利息成本上升,若歐洲銀行在香港撤資,則會減少本港信貸供應,令本港家庭及企業面對更困難的借款條件。而市場信心動搖,亦會引起物業價格調整。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