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正如經常閱讀本欄的讀者注意到,我的確傾向於寫有關中國的文章。畢竟,在後雷曼時代,直至目前為止,中國的確有其可取之處。嘗試了解中國下一步往何處走,是有意義的。
正如我上周試圖爭辯,我們相信,中國無疑面臨着一些短期的周期性挑戰,但其長期潛力仍然非常有吸引力。但其他亞洲強國又如何?如果中國慢下腳步,印度會否取而代之?若從最近的發展來判斷,這個可能性看來不大。
事實上,最近,一些可怕的消息正源源不絕地從印度次大陸發出。當印度總理辛格轉軚,聲稱向外資進一步開放印度的零售業時,印度SENSEX指數(「孟買敏感30指數」)卻在幾日內大跌1000點,令他非常尷尬。
經濟急轉弱 投資價值受質疑
同時,印度商務部亦承認,由於「分類等錯誤」,將該國4月至11月的出口值高估了90億美元(約4.5%)。上周一,印度公布的10月份工業生產數據,亦按年下跌5.1%,令人相當失望,遠遜於市場預期的按年下跌0.7%,以及9月份的按年增長2%。
這些壞消息已經反映在印度盧比(Rupee)的匯價上。自今年8月以來,盧比兌美元已經大跌了21%,幾乎及得上2008年底的23%跌幅。
過去10年一直保持強勁增長的印度經濟突然轉弱,令人禁不住提出兩個重要的問題。首先,印度的結構性經濟增長,甚至整個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是否有被誇大之嫌?其次,現在是否應該賣掉印度股票?
當印度本國的投資者紛紛逃離股市時,有些外國投資者仍然對它不離不棄,第二個問題對他們就很切身。印度股市往往傾向比區內同等國家的股市享有溢價。這是因為,在亞洲的發展中國家之中,印度的資本市場是迄今為止深度最大、最為發達的。
至於經濟結構方面,印度有很多有利的基本因素,例如高儲蓄率、年輕的人口結構等。但是,它亦面對着顯著的困難,這將令未來5年的經濟增長,難以和2003年至2008年間相比。
土地分配糟糕 窒礙製造業
土地分配弄得一團糟,這使得基礎建設項目和發展製造業中心變得既困難又昂貴。此外,該國仍然缺乏熟手技工,以及被僵化的勞動法例困擾。該國的農村就業保障計劃,令城市出現勞工短缺和工資大幅上升,最終令製造業難以超越其現時在經濟中所佔的低比重(16%)。
零售業改革失敗,表明了直至下屆選舉之後,克服有關障礙的政治意願將不再存在。總體來說,我們認為,印度的結構性經濟增長長遠還是好的。但在未來12個月,聽到的可能都是壞消息。
增長放緩通脹高企 政策陷兩難
在短期內,印股投資者最關心的,是該國的資金流動性問題。印度的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但是否放鬆銀根,卻仍然不能肯定。
儘管官方利率已大幅提高,但該國的整體通脹率一直維持在9%以上,幾近兩年。印度的主要進口商品(石油和煤等)的價格亦居高不下。經濟增長放緩顯示,印度央行(RBI)應該放鬆銀根。但持續的高通脹又意味着,它難以這樣做。
不過,印度仍有有相當大的空間在未來兩季放鬆銀根。印度的銀根鬆緊有其季節性因素。在1月至3月,該國國民到期支付入息稅時,就是銀根最緊的時期。但在第2季,流動性問題就會戲劇性地大幅改善。
若通脹在未來幾個月顯著改善,印度央行可能會有空間去放鬆銀根。再結合第二季的季節性因素,這將可以令該國股市強勁反彈。
另一個因素是世界性的經濟增長放緩,尤其是中國。這對印度來說,卻可能是好事。因為印度的經濟並不是出口導向型,所以,全球進口減少對它的影響,遠遠低於對東亞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影響(印度的經常帳長期出現赤字,主要是因為需要大量進口石油)。
中國減速 有助印度改善財政
正如我們上星期所說,若中國接受明年的經濟增長放緩至7%至8%,而不推出大規模的刺激經濟計劃,油價是有可能下跌的。這將會令印度的經常帳赤字消失、游資增加,以及消費意欲改善。在這種情况下,我們現時看到的,正是黎明前的黑暗,而非惡性循環的開始。
正面的信號乃是減息、以批發物價指數(WPI)計算的通脹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穩定下來。天性樂觀的投資者可以做好準備,挑選出最受惠於周期性和低利率的股票,當風向轉變時,即入市購買。這些股票中有很多正以相對歷史平均水平的大折讓來交易。
減息空間出現 可吼受惠股票
要做足防風險措施,可以沽空印度的NIFTY指數(Standard & Poor's CRISIL NSE Index 50),後者的入場費亦相當廉宜,這會較沽出印度股票好。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 研究部主管
正如我上周試圖爭辯,我們相信,中國無疑面臨着一些短期的周期性挑戰,但其長期潛力仍然非常有吸引力。但其他亞洲強國又如何?如果中國慢下腳步,印度會否取而代之?若從最近的發展來判斷,這個可能性看來不大。
事實上,最近,一些可怕的消息正源源不絕地從印度次大陸發出。當印度總理辛格轉軚,聲稱向外資進一步開放印度的零售業時,印度SENSEX指數(「孟買敏感30指數」)卻在幾日內大跌1000點,令他非常尷尬。
經濟急轉弱 投資價值受質疑
同時,印度商務部亦承認,由於「分類等錯誤」,將該國4月至11月的出口值高估了90億美元(約4.5%)。上周一,印度公布的10月份工業生產數據,亦按年下跌5.1%,令人相當失望,遠遜於市場預期的按年下跌0.7%,以及9月份的按年增長2%。
這些壞消息已經反映在印度盧比(Rupee)的匯價上。自今年8月以來,盧比兌美元已經大跌了21%,幾乎及得上2008年底的23%跌幅。
過去10年一直保持強勁增長的印度經濟突然轉弱,令人禁不住提出兩個重要的問題。首先,印度的結構性經濟增長,甚至整個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是否有被誇大之嫌?其次,現在是否應該賣掉印度股票?
當印度本國的投資者紛紛逃離股市時,有些外國投資者仍然對它不離不棄,第二個問題對他們就很切身。印度股市往往傾向比區內同等國家的股市享有溢價。這是因為,在亞洲的發展中國家之中,印度的資本市場是迄今為止深度最大、最為發達的。
至於經濟結構方面,印度有很多有利的基本因素,例如高儲蓄率、年輕的人口結構等。但是,它亦面對着顯著的困難,這將令未來5年的經濟增長,難以和2003年至2008年間相比。
土地分配糟糕 窒礙製造業
土地分配弄得一團糟,這使得基礎建設項目和發展製造業中心變得既困難又昂貴。此外,該國仍然缺乏熟手技工,以及被僵化的勞動法例困擾。該國的農村就業保障計劃,令城市出現勞工短缺和工資大幅上升,最終令製造業難以超越其現時在經濟中所佔的低比重(16%)。
零售業改革失敗,表明了直至下屆選舉之後,克服有關障礙的政治意願將不再存在。總體來說,我們認為,印度的結構性經濟增長長遠還是好的。但在未來12個月,聽到的可能都是壞消息。
增長放緩通脹高企 政策陷兩難
在短期內,印股投資者最關心的,是該國的資金流動性問題。印度的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但是否放鬆銀根,卻仍然不能肯定。
儘管官方利率已大幅提高,但該國的整體通脹率一直維持在9%以上,幾近兩年。印度的主要進口商品(石油和煤等)的價格亦居高不下。經濟增長放緩顯示,印度央行(RBI)應該放鬆銀根。但持續的高通脹又意味着,它難以這樣做。
不過,印度仍有有相當大的空間在未來兩季放鬆銀根。印度的銀根鬆緊有其季節性因素。在1月至3月,該國國民到期支付入息稅時,就是銀根最緊的時期。但在第2季,流動性問題就會戲劇性地大幅改善。
若通脹在未來幾個月顯著改善,印度央行可能會有空間去放鬆銀根。再結合第二季的季節性因素,這將可以令該國股市強勁反彈。
另一個因素是世界性的經濟增長放緩,尤其是中國。這對印度來說,卻可能是好事。因為印度的經濟並不是出口導向型,所以,全球進口減少對它的影響,遠遠低於對東亞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影響(印度的經常帳長期出現赤字,主要是因為需要大量進口石油)。
中國減速 有助印度改善財政
正如我們上星期所說,若中國接受明年的經濟增長放緩至7%至8%,而不推出大規模的刺激經濟計劃,油價是有可能下跌的。這將會令印度的經常帳赤字消失、游資增加,以及消費意欲改善。在這種情况下,我們現時看到的,正是黎明前的黑暗,而非惡性循環的開始。
正面的信號乃是減息、以批發物價指數(WPI)計算的通脹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穩定下來。天性樂觀的投資者可以做好準備,挑選出最受惠於周期性和低利率的股票,當風向轉變時,即入市購買。這些股票中有很多正以相對歷史平均水平的大折讓來交易。
減息空間出現 可吼受惠股票
要做足防風險措施,可以沽空印度的NIFTY指數(Standard & Poor's CRISIL NSE Index 50),後者的入場費亦相當廉宜,這會較沽出印度股票好。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 研究部主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