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近年常掛嘴邊的內銷市場,擁有40年歷史的葉氏化工(0408)早於90年代已經開始拓展,甚至比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提出的「騰籠換鳥」早得多。但集團副主席葉子軒認為,超過9成業務於內地的葉氏化工,之所以成功打開內地市場,除了內銷路走得比人早以外,更重要是「信」字當頭,與員工和客戶建立良好互信關係。
最早開拓內地市場港商之一
葉氏化工現時主營包括俗稱天拿水的溶劑、油漆與食品包裝油墨的塗料,以及潤滑劑三大業務,95%銷售來自內地。三大業務中,酯類溶劑及油墨市佔率全國第一,旗下品牌紫荊花家用漆銷量亦穩佔全國第四,可說是其中一間開拓內銷成功的香港廠商。
葉子軒憶述,早於1985年,兄長兼集團主席葉志成的眼光已瞄向神州;1991年集團上市,令他們可以有更多資源投放在內地市場。
這幾年,內地加強鼓勵發展內需,響應的港商不少,成功的例子不多,有人抱怨內地買家拖數嚴重,有人投訴對內地市場不了解,其實葉氏化工當初也面對同樣問題,只不過他們不僅走早一步,也比其他人走得更徹底。
人才本地化 事半功倍
「用人最關鍵。」葉子軒說出公司的內銷秘訣,「我們一早已奉行人才本地化。」以了解市場的內地人去打開內地市場,自然事半功倍。但如何善用人才,葉子軒直言就是「互信」。
「有些老闆會說,內地員工未必有責任心,未必信得過。葉氏在內地那麼多年,說沒試過遇到問題員工是騙人的。」葉子軒笑說。同理,可能有港商因為被內地買家拖數而嚇怕,但出現壞帳不等於全部。「我們沒有被壞帳嚇倒,反而更要將生意做大,因為當生意愈大,比起內地市場帶來的得益,一點壞帳已不足道。」
葉子軒說,正因為公司信任員工,信任客戶,因此樹大或有枯枝,但枯枝一定不及茂盛的枝葉多,所以損失一定不及得益大。
40個年頭,葉氏經歷了多次環球經濟衰退時期,但對於今年形勢,葉子軒還是以艱難去形容。集團上半年營業額有19%增長,但純利倒退11%,葉子軒解釋,主要是溶劑及塗料的原材料價格上半年上升,影響了毛利:「下半年,特別是11月開始價格已回落,明年3月會反映在業績上,所以明年會比今年樂觀。」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