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在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垃圾桶內被發現的死雞,由於無標記,成為追查疫雞來源的最大漏洞,專家指必須盡快修補,否則追蹤疫症將事倍功半,食衛局長周一嶽表明會研究要求業界在雞加上腳環標籤。雞農推算每次為全港活雞加腳環需近40萬元,盼政府可資助。
學者:不知來源事倍功半
漁護署表示,至今未發現本港雞場有異常,漁護署會在雞場停出雞21日中的首兩天,以及兩周後到雞場抽取樣本兩次,一旦發現本港農場雞染有H5禽流感病毒,則須在農場殺雞。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不諱言,今次政府在批發市場垃圾桶找到禽流雞,卻不清楚是香港還是內地雞,確要修補漏洞,「不知來源,追蹤工作事倍功半,若是本地雞場有事,是否已有大爆發?這亦涉及香港雞場的疫苗成效,應重點追查!」
業界指增成本盼資助
新界養雞同業會理事長李良驥表示,活雞加腳環難度不大,但成本會增加,全港最高養雞量為130萬隻,而每個腳環需2至3角,即近39萬元,盼政府可給資源。
漁護署助理署長薛漢宗稱,當局會考慮為棄掉在批發市場垃圾桶的死雞再細分,但若在批發市場已有大群活雞受到感染,如何確定哪隻是先染疫,哪隻是被傳染,有一定難度,亦不能一口咬定帶病毒的死雞一定是首先染疫。
漁護署表示,鑑於2008年底一個元朗雞場內的雞大部分雖然注射了H5N2病苗,但仍然爆發禽流感,政府遂成立工作小組,在2010年開始為一個中型及一個小型雞場的雞注射新疫苗,疫苗成效結果將於明年初得知。
傳染病專家勞永樂表示,政府目前須追查死雞感染禽流感途徑,調查會否由走私雞傳播,其次是在完成疫苗研究後,找出新舊疫苗效用對比,研究是否要採用新疫苗。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