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誠信破產 中國民企失光環 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22日 08:35
2011年12月22日 0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曾經備受海外投資者追捧的中國概念,今年從天堂掉進地獄。由2005年江蘇省太陽能電池生產商無錫尚德開始,至去年底優酷網(Youku)掛牌,中國民企股在美國資本市場曾經叱咤風雲。但6月初嘉漢林業「爆煲」事件,令市場開始質疑民企股的帳目及誠信,民企熱潮戛然而止。有評論指中國人「公私不分」的觀念,造就民企一筆一筆的糊塗帳。


雖然並無上市民企的正式統計,但根據港交所(0388)截至今年12月15日統計資料,在港上市的H股公司有166間,其中如富力(2777)、民行(1988)等均屬民企,至於非內地註冊但由內地個人及私營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則有362間,意味目前約有接近500間在港上市的民企,佔去香港1488間上市公司的三分一。


翻查紀錄,碧桂園(2007)、百麗(1880)、中國忠旺(1333)、霸王集團(1338)等民企股,上市時均獲散戶熱捧,由於不少民企盈利增長幅度較國企高,管理上的彈性也更大,令到民企近年成為香港上市新股主力,直至民企風暴在港美兩地掀起才開始改觀。


渾水狙擊嘉漢 掀民企風暴

由Carson Block領導的渾水研究(Muddy Waters)今年聲名鵲起,2月首次發表研究報告,指在美上市民企中國高速頻道帳目有問題,其後接連炮轟東方紙業及綠諾,當時市場反響未算很大。直至6月初,渾水發報告狙擊「賺錢之神」保爾森(John Paulson)參股、市值達400億元的加拿大上市民企嘉漢林業,令嘉漢及旗下香港上市的綠森(0094)股價單日急挫七成,民企風暴正式吹襲香港。


其實渾水「發功」之前,民企股瑞金礦業(0246)在5月因涉嫌存在「兩本帳簿」停牌,其後更翻出大股東吳瑞林未經董事會批准,私自抵押瑞金子公司股權貸款,以及多次未經公布向公司借款逾9億元等問題,民企管治問題已引起市場關注。


視上市公司為私人資產

踏入6月份,民企風暴在港愈演愈烈,玖龍紙業(2689)、雨潤食品(1068)、華寶國際(0336)及超大現代(0682)接連因疑似出現問題而遭基金洗倉,其中超大更一直停牌至今。


回顧整個民企風暴由開始發生至今的過程,可以大致將牽涉的上市公司分成兩類,一類是負面消息公開以後一直長期停牌,例如瑞金、中大國際(0909)及超大;另一類則是股價經歷一輪急挫後,股份仍繼續交易,例如雨潤、華寶等。


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副管理合伙人盧華基表示,民企風暴的根本成因之一,是大股東在公司上市後未能調整心態,加上大部分民企均由大股東持有五成以上股權,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容易將上市公司視為私人資產,「好似問自己屋企攞錢那樣,只要最後帳目balance(平衡),大股東都認為無必要要交代。」他認為,不排除小部分民企大股東是存心欺詐,但大多其實只是欠缺企業管治概念而釀成嚴重後果。


淡市激化負面消息反應

而民企風暴的另一主要成因,則與今年環球股市持續低迷有關。除渾水研究及Citron Research等獨立研究機構發放唱淡報告、同時沽空股份獲利外,不少對冲基金亦有參與沽空。由於淡市對負面消息非常敏感,有時只是匿名發放未經證實的資訊,已足以令沽空者從中獲利。澳洲基金Bronte Capital Management負責人John Hempton今年7月時表示,沽空活動的主要戰場將由美國移往香港。


明報記者 鄧偉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