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樓市投資 助留人才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23日 08:35
2011年12月23日 0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提到作為一項資產,物業的一項特色,是它除了能夠聚財之外,亦可以聚才,始終若有人在某地方置了業,他會在那裏落地生根的機會是大得多,或至少會較經常地到那裏經商、旅遊。


值得留意的是,在危急關頭,物業資產是不易沽出的。從這角度看,若一個地方的人,已把自己大部分財富放進該地方的物業市場,一個可能預計之外的後果,是他們不得不將自己視為與當地的經濟和社會坐在同一條船。從社會穩定和長遠發展的角度看來,這有其重要性的。在過往數十年,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經歷了不少危機,但每次大部分的港人都沒有離港而去,這除了是因為港人對香港有感情之外,會否與他們大部分的資產已存放在本港的物業市場之中,要走也不易有關?若是如此,本港的物業市場會否是本港的社會繁榮和安定的基石之一?


投資者與本地經濟同坐一條船

無論如何,若人們願意把財富投放在某地方的物業,多少反映着他們對該地方的中長線前景具一定信心。從這角度看,究竟我們是希望見到人們對本港樓市的信心不斷增加,還是減退?今天回顧,1997年至2003年的跌市是打擊了發展商對樓市的信心(這令到它們不願再積壓那麼多資金去維持土地儲備,以及一旦市况不利就減劈價賣樓);亦打擊了中短線投資者的信心(他們不少在這段期間減持物業數目,並從此離場),但長線投資者的信心,卻尚幸仍未磨滅殆盡。以慧雅之見,長線投資者對本港樓市的信心,是本港樓市前景關鍵之一,有機會會再談。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