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接連有保險股公布再融資計劃,繼財險(2328)本月初宣布以10供1比例供股集資50億元(人民幣 ,下同)後,平保(2318)亦急不及待於年底前宣布將透過發行A股可換股債券方式補充260億元資本,內險資本狀况再度惹市場關注,至於同屬金融股板塊的內銀,有分析師認為,股本再融資逼切性相對較低,預計暫時不會掀起另一浪抽水潮。
內地資本市場今年以來持續震盪,令內險償付能力下滑,步步逼近監管紅線150%(見表),除財險及平保外,中壽(2628)早前也宣布發行次級定期債券,集資最多300 億元,以提升償付能力。不過,內險再融資陰霾並未消散。多家券商均認為,投資環境欠佳,以及維持業務較快增長,內險集資需求仍然存在。
內險償付能力逼近下限
相比之下,內銀向股東「抽水」的壓力較輕。有銀行業分析師相信,內銀短期內仍主要以發行次級債或來港發行人民幣點心債去補充資本,以支持業務發展。雖然發債所得只能計入附屬資本,而非核心資本,但內地傳媒近日引述消息指,監管當局鑑於經濟增長放緩,擬將明年起開始實施的新資本要求延遲執行,料有助紓緩內銀非要以股本融資形式提升核心資本的壓力。
根據新資本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及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5%及10.5%,截至9月底,內銀資本水平均達標(見表)。而核心資本處於偏低水平的民行(1988)及招行(3968),早前已宣布規模最多為290億及350億元的集資計劃。
此外,民行500億元金融債發行計劃近日已獲人行批覆,連同其餘內地股份制銀行已公布的金融債項目,規模逾1000億元。有分析員相信,股市波動下,市場對這些金融債的需求上升,惟對股市不會構成直接衝擊,「購買金融股的債券多為保守型基金,相信他們不會大幅改變所持股債比例,只是在債券組合中稍作調整。」
明報記者
內地資本市場今年以來持續震盪,令內險償付能力下滑,步步逼近監管紅線150%(見表),除財險及平保外,中壽(2628)早前也宣布發行次級定期債券,集資最多300 億元,以提升償付能力。不過,內險再融資陰霾並未消散。多家券商均認為,投資環境欠佳,以及維持業務較快增長,內險集資需求仍然存在。
內險償付能力逼近下限
相比之下,內銀向股東「抽水」的壓力較輕。有銀行業分析師相信,內銀短期內仍主要以發行次級債或來港發行人民幣點心債去補充資本,以支持業務發展。雖然發債所得只能計入附屬資本,而非核心資本,但內地傳媒近日引述消息指,監管當局鑑於經濟增長放緩,擬將明年起開始實施的新資本要求延遲執行,料有助紓緩內銀非要以股本融資形式提升核心資本的壓力。
根據新資本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及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5%及10.5%,截至9月底,內銀資本水平均達標(見表)。而核心資本處於偏低水平的民行(1988)及招行(3968),早前已宣布規模最多為290億及350億元的集資計劃。
此外,民行500億元金融債發行計劃近日已獲人行批覆,連同其餘內地股份制銀行已公布的金融債項目,規模逾1000億元。有分析員相信,股市波動下,市場對這些金融債的需求上升,惟對股市不會構成直接衝擊,「購買金融股的債券多為保守型基金,相信他們不會大幅改變所持股債比例,只是在債券組合中稍作調整。」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