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人由上月開始陸續收到政府派出的6000元,相信不少人會趁機給自己買一份聖誕厚禮。但一位名不經傳、年屆八旬的鄒婆婆,今年決定化身「聖誕老婆婆」,遠從粉嶺祥華邨獨個乘車到大角嘴,親手將6000元捐予鮮魚行學校,更指定校方用來購買糖果零食,為一班基層學童打造一個甜蜜聖誕。
童年捱苦 「盼細路哥開心返學」
聖誕節是小朋友最喜愛的節日,但熱騰騰的火雞大餐、精美的聖誕禮物,對基層學童來說是遙不可及。快將步入80歲的鄒婆婆早前接受本報電話訪問,訴說自己孤獨的童年。鄒婆婆的父母在她8歲時喪生,從此寄居親戚籬下,被要求天天做幫工,工作包括倒餸尾、洗碗碟,其後更經歷抗戰,日子苦不堪言。
年屆八旬 平日無多餘錢可捐助
鄒婆婆直言,小時候十分喜歡讀書,但戰亂卻扼殺了她接受教育的機會。現時她的女兒已長大成人,一家無憂。她近年從新聞節目中認識鮮魚行學校,知道該校有不少學童出身低收入或新移民家庭,鄒婆婆說,平日粗茶淡飯,無多餘錢可以捐助,直至政府年初宣布6000元計劃,她便馬上萌生「派糖」點子。笑言自己是「婆仔性格」的鄒婆婆,原打算等到明年4月才登記,多拿200元,但聖誕節和新年將至,她遂決定未收錢先捐款,讓學生早點受惠。
由於捐錢前並無跟5個女兒商討,鄒婆婆笑指要「低調」一點,亦擔心女兒知道後會責怪她,為何不把錢留下傍身。對此說罷便笑得開懷。鄒婆婆說,如未來再有「閒錢」,同樣會捐予有需要的學童。
鄒婆婆說:「我自己唔等錢使,畀班外孫都未必會好好善用,捐畀鮮魚行(學校),等班細路哥開開心心返學咪仲好﹗」
校長:基層幫基層教人感動
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指出,學校至昨日已有廿餘項有關6000元計劃的捐款,部分是兩夫妻合捐12,000元,亦有單身人士捐3000元、即派錢額的一半。梁校長表示,鄒婆婆出身基層,捱苦多年總算有頓「安樂茶飯」,但她仍心繫窮小孩,是典型「基層幫基層」例子,教人感動。
明報記者 周婷
童年捱苦 「盼細路哥開心返學」
聖誕節是小朋友最喜愛的節日,但熱騰騰的火雞大餐、精美的聖誕禮物,對基層學童來說是遙不可及。快將步入80歲的鄒婆婆早前接受本報電話訪問,訴說自己孤獨的童年。鄒婆婆的父母在她8歲時喪生,從此寄居親戚籬下,被要求天天做幫工,工作包括倒餸尾、洗碗碟,其後更經歷抗戰,日子苦不堪言。
年屆八旬 平日無多餘錢可捐助
鄒婆婆直言,小時候十分喜歡讀書,但戰亂卻扼殺了她接受教育的機會。現時她的女兒已長大成人,一家無憂。她近年從新聞節目中認識鮮魚行學校,知道該校有不少學童出身低收入或新移民家庭,鄒婆婆說,平日粗茶淡飯,無多餘錢可以捐助,直至政府年初宣布6000元計劃,她便馬上萌生「派糖」點子。笑言自己是「婆仔性格」的鄒婆婆,原打算等到明年4月才登記,多拿200元,但聖誕節和新年將至,她遂決定未收錢先捐款,讓學生早點受惠。
由於捐錢前並無跟5個女兒商討,鄒婆婆笑指要「低調」一點,亦擔心女兒知道後會責怪她,為何不把錢留下傍身。對此說罷便笑得開懷。鄒婆婆說,如未來再有「閒錢」,同樣會捐予有需要的學童。
鄒婆婆說:「我自己唔等錢使,畀班外孫都未必會好好善用,捐畀鮮魚行(學校),等班細路哥開開心心返學咪仲好﹗」
校長:基層幫基層教人感動
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指出,學校至昨日已有廿餘項有關6000元計劃的捐款,部分是兩夫妻合捐12,000元,亦有單身人士捐3000元、即派錢額的一半。梁校長表示,鄒婆婆出身基層,捱苦多年總算有頓「安樂茶飯」,但她仍心繫窮小孩,是典型「基層幫基層」例子,教人感動。
明報記者 周婷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