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聽盡愁曲 苦水化酒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28日 21:35
2011年12月28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酒吧內紙醉金迷,25歲調酒師盧雪君(Jackie)隔着吧台聽過無數陌生人的故事,末期癌症單親爸爸的心事,令她強忍淚水至下班;失戀女顧客甫坐下即高呼「給我烈酒」,她就悄悄調低酒精濃度好讓對方不至酩酊大醉。Jackie笑言,調酒師作為酒吧的靈魂人物,絕對不是溝酒、陪酒般簡單。


「第一杯飲的酒,其實是媽媽釀的糯米酒,感覺是……酒其實挺好喝!」那年Jackie不足10歲。Jackie常笑言,母親是「創作人」,每次看到什麼菜式便回家亂試一通,但這種天分未在Jackie身上體現,沒完成中五的她,沒投身設計等行業,因沒學歷、沒經驗,只能到酒吧打工,做過侍應、啤酒女郎,直至認識調酒師這工作。


苦學英文「罰抄」雞尾酒名

「做啤酒promoter時便覺得,bartender(調酒師)真的好型!」為了成為調酒師,她重拾課本,「開始時十分頭痕,酒名全是英文,買的雞尾酒書又是英文。這時才後悔,死啦!怎辦?為什麼當時沒好好念書?」她自知不足,跑去社區中心讀英文,每晚深夜下班後「罰抄」雞尾酒名十數遍才去睡。從前下班後跟同事「轉場」繼續飲酒狂歡,如今為省錢每天下班便回家,至今已到過新加坡學調酒、台灣學花式拋樽。


成為調酒師3年,工作已不止「好型」這麼簡單。Jackie解釋,調酒師既要留意酒吧內顧客種類,適時調節音樂、搞氣氛,更要聆聽。曾有患末期癌症的單親爸爸,為了不讓12歲幼女憂心,又無傾訴對象,間中到酒吧向着陌生的調酒師傾訴心事。「聽到好想哭,但我們只能安慰,下班後也禁不住大叫『為什麼這樣不公平!』」失戀女士求醉,Jackie多會反建議酒精分量較少的酒,甚至悄悄減少酒精分量,再加以開解。


冬蔭功材料融入調酒

Jackie現成為酒店酒吧調酒師,今年更要參與訂出冬季雞尾酒酒單。Jackie曾將至愛的冬蔭功材料融入調酒,製成微辣的「The Island」,亦試過將酒冷藏後鑿成冰球。調酒師有如廚師,Jackie笑言,每次到街市、超市都會拿起食物嗅一番,腦內盤旋着各種味道,母親「創作基因」終在其身上體現。


Jackie的工作更得到家人認同,她坦言母親起初不喜歡她到酒吧工作,但隨着她當上調酒師,工作認真,又讓母親送上班,跟母親話題亦更多。其弟更於年多前踏上調酒師之路,姊弟會相約練習拋樽,由母親充當攝影師,就連弟弟調的第一杯酒,亦是送給Jackie品嘗。


明報記者 袁柏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