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照顧酷刑聲請人 兩年花2.7億公帑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29日 08:35
2011年12月29日 08: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府照顧5500名酷刑聲請人及尋求庇護者,過去兩年為此花掉2.7億元公帑,當中逾七成酷刑聲請人無遭受嚴重痛苦對待,且所提供理據自相矛盾。社區組織協會表示,港府有責任處理酷刑聲請,但建議政府為聲請人提供輔助,鼓勵他們自願回國,以減省公共資源。


據保安局提交《2011年入境(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的文件,政府由2005年前至今年共接獲10,995宗酷刑聲請,至今尚有6514宗處理中,當中30%為巴基斯坦人、17%為印度人,而印尼及孟加拉人共佔25%,近六成申請者屬逾期居留。


5500人受助

現時港府基於人道理由,向未能應付基本生活需要的尋求庇護者及酷刑聲請人提供人道援助,包括衣、食、住、行及醫療服務,現有5500人正接受援助。社署回應,在2010年及2011年期間,每年約有5000至5500名尋求庇護者及酷刑聲請人接受援助,政府分別在在2009-10及2010-11年,為相關實物援助撥款1.2億及1.5億元。


另外,3%聲請人為18歲以下,教育局容許他們接受教育,學生資助辦事處會因應需要提供學費資助,至上月有130宗入學申請,全部獲批。


逾七成人理據矛盾

保安局指,在1255宗已裁決的酷刑聲請個案中,72%其實無遭受嚴重痛楚或痛苦對待,76%提出的聲請原因及證據自相矛盾。入境處計劃在2011至2012年度就1200宗個案裁決,其後一個年度的處理目標為1500宗。


社協倡推自願回國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蔡耀昌表示,至今只有1人成功作酷刑聲請,有個案更已等10年,當局處理速度緩慢,令聲請人久等。他同意一年花1.5億作人道援助,所涉資源頗大,但香港作為酷刑公約簽署地,有責任處理酷刑聲請。


蔡建議,政府應推出自願返回措施,為聲請人提供輔導,加速處理個案,並合併處理酷刑聲請及庇護申請,以減省資源。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